您的位置=首页=佛广妙慧居
净土宗是以往生极乐净土为目的的宗派,又称莲宗。因为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结白莲社,取羲生西方净土者皆由莲花所化生,而极乐国土亦名莲邦。本宗特别以称念佛名为主要修行法,藉弥陀本愿的他力,祈获生于西方极乐净土,故又称念佛宗。 西方净土思想是依据佛陀于耆阇崛山所说《无量寿经》、王舍城说《观无量寿经》、只树给孤独园说《阿弥陀经》等三经。佛陀入减后约九百年,天亲所造《往生净土论》,以及马鸣、龙树诸论师赞述以上三经的要 羲,弘传此宗。北魏永平元年(公元五O八年),菩提流支来华,授昙鸾《观无量寿经》,传承完备的净土经论,使中国净土法门有划时代的进展。 中国净土经典的传译,以支娄迦谶、竺佛朔共译般舟三昧经(公元一七九年)为嚆矢。该经虽未述及弥陀净土的庄严,然仅谓依专念之法得见西方阿弥陀佛,即是说明三昧见佛法。三国时代支谦译出《大阿弥陀经》二卷,详述弥陀在因位发愿及极乐净土的庄严,为净土宗重要的经典。西晋竺法护大师译出《无量清净平等觉 经》二卷(内容与《大阿弥陀经》相似)。此外,又有支谦的《慧印三昧经》、《无量门微密持经》,竺法护大师的《德光太子经》、《决定总持经》、《阿弥陀佛偈》等。姚秦弘始三年(公元四O一年),鸠摩罗什大师译出《阿弥陀经》、《十住毗婆沙论》等,略说极乐净土的庄严,为自古最盛行读诵者。其后相继有北凉昙无谶大师译《悲华经》十卷,刘宋宝云大师译《新无量寿经》二卷,畺良耶舍大师译《观无量寿经》一卷,说明往生净土的行业,即应观想弥陀及观音、势至二菩萨及极乐净土的庄严等,能除减业障而生彼国。后世以《观无量寿经》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合称净土三部经,至此,净土经典传译已臻完备。 中国净土法门主要为弥勒净土、弥陀净土二种。弥勒净土的信仰以东晋道安大师为最早,着有《净土论》六卷,期生兜率弥勒净土;唐代玄奘与窥基大师,也以弥勒净土为行持及依归,自此以后,由于修行者少,弘扬才更少,渐形衰落,代之以弥陀信仰的隆兴,弥陀净土因此成为诸佛净土的代表。弘扬弥陀净土则以东晋慧远大师为最力,大师于庐山结白社,与大众共同精修念佛三昧,据《般舟三昧经》以期能往生见佛,是中国结社念佛的开始,也是中国净土的主流。北魏宣武帝时,菩提流支译出世亲的《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偈》;昙鸾 为之注解,着《往生论注》,兼依龙树的《十住毗婆沙论》明示难、易二道,他力、自力的差别,主张依靠他力本愿为五浊恶世中方便易行之道,始阐净土立教的本羲,并专重持名念佛,以求生净土。至唐代道绰、善导等大师,承昙鸾大师教旨,极力强调佛的本愿力,又主倡末法思想而说时教相应的要路。道绰着有《安乐集》一书,论破诸师的谬解,开示末世众生的要路,并依昙鸾大师难易二道的说法,立圣道、净土门的教判。善导大师撰《观无量寿佛经疏》,楷定古今误解谬见,明示净土教羲,教相,并承昙鸾、道绰二位大师,立正行、杂行,奠定净土教羲独立系统的基础。其后,有怀感大师着《释净土群疑论》,少康大师大弘此宗。自昙鸾至少康,被称为‘震旦五祖’。当时长安等地诸师也着有《阿弥陀经》、《观经》等疏,净土经典的研究遂达高峰。 唐开元初,慧日自印度归国,见当时禅家视净土为引导愚心的‘方便说’,乃激烈反地,而提倡念佛往生的必要,主张戒净并行、禅净双修、教禅一致,以一切修行皆回向往生净土。承远、法照、飞锡等大师继承其说,以念佛三昧为无上深妙的禅门,极力排斥禅徒的空腹高心。于是,中国净土宗于唐代,可公三种教系,即 慧远系统(常识性论理派)、善导系统(体解信仰的佛愿派)、慈愍系统(指慧日,不舍万行的妙有派)。当时禅徒有附同慧日一派的主张者,如五祖门下的宣什禅师倡南山念佛门禅宗之一派,六祖门下的南阳慧忠禅师倡解行兼修。至后周法眼嫡孙永明延寿大师,更大力弘扬禅净双修,宋代僧俗的禅净双修,皆承其遗风。天台一门亦多有奉信净土及解羲者,以宋代四明知礼法师所撰《观经疏妙宗钞》最着,他的约心观佛说就是台净融合论,向为台家所重。元代以降,禅净双修的风气愈流行,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大师皆心归西方。至明代,楚山绍琦、空谷景隆、一元宗本、云栖袾宏、憨山德清、鼓山元贤等大师,相继倡说禅净合行。尤以云栖袾宏精修念佛三昧,注解《阿弥陀经》,且着诸书弘扬禅净一致的要旨,感化无数社会大众。天台家亦有蘧庵大佑、幽溪传灯、灵峰智旭等大师,撰书光显净教。灵峰智旭倡三学一源论,以禅教律三学所归在净土法门。其时居士庄广还、袁宏道等亦各撰着弘宣净土。迄至清代,净土信仰多由居士提倡,例如彭绍升、希涑父子,编《往生传》及撰《指赞西方》。康熙、乾隆年间,实贤思齐继袾宏遗风,于杭州结莲社教化远近,尊昙鸾、道绰 、善导大师为最初三祖,为大众所钦仰。民初,除杨仁山的大力提倡,印光大师主张净土法门为佛出世的本怀,致力社会求济事业,各地僧俗渐次兴起结社念佛的风气,净土宗得以延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