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祥坤修学园地
贡 高 我 慢

祥坤居士
2006-08-5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这首偈是唐朝一位叫法达的禅师写的。当时他早已出家,得知六祖大师在广东曹溪南华寺,就来拜谒。但是他顶礼祖师时竟“头不至地”,六祖大师见他这样,就说他心中“必有一物”,便问他平时以何法门修持,法达禅师说“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这三千部《法华经》属实是很了不起的,《法华经》念一部大约需要一天,那就是说法达禅师念了将近十年。我们都知道念经的感应是不可思议的,不仅仅开智慧,而且有无可言喻的福报,那么法达禅师的道行也是足见很深的。只是六祖大师慧眼观他我执未去,便直言他这种头不至地的作为即使念了一万部法华经也不会证得出世法的实相。因为“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顶礼是为了消除贡高我慢开心接法的,而你的头却没有叩到地上,所以如此是因为你还在执著这个假我,你执著这个假我,加上这样的累赘怎么能够出世呢?怎么能明心见性呢?所以于释家子弟来说,这真是有罪过的。假如你能把这个假以名目的“我”空去,离一切相,那你便会随顺是心做佛的法性,念而无住,不存功德福报之心,那你的功德和福报反而会无量无边。法达禅师应时便生大惭愧心,悲泣间大悟,知道自己这十年是“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于是以开头的那一偈赞叹感谢大师的法予之恩:我读诵三千部法华经,没想经曹溪六祖大师一慧点拨,才明白自己是口诵身不行,都是白用功了;由于自己没有明白诸法无我,诸念无常的这种法性,所以这十年内心都没有停歇过这种背觉合尘的狂傲。《楞严经》上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应该是法达禅师大悟间便歇即菩提了。



六祖大师说法达禅师心中的一物就是“贡高我慢”。“贡”字的意思是献功,献物,是给国家的贡献,那贡高的意思一连接也就知道了,就是贡献比别人高(这个高不高可不一定,多是自己以为,也是一种攀比心虚荣心在作怪,说到底是一种“我”执)。“贡高”本身没有不对,可怕的是由此产生的“我慢”。我慢可以连接起来说,也可以分开来说。“我”,即是这个假“我’为名的业报身体;“慢’是思惑(贪嗔痴慢疑)的一种,也是人的业障之一,含轻蔑,自负之意。《阿毗达磨品类足论》把慢分七种:“即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我慢属于其中之一。“我慢者。于五取蕴等。随观执我或我所。”我慢是什么意思呢?是由于色想受行识中以贪取得到的烦恼,是由于自己的无明不觉六根妄动生发起的识别心,以为这个身体就是我,我身体之外的万物都是我所能支配并认识的。《唯识论》中说的更明白些:“我慢者,谓倨傲恃所执我。令心高举,故名我慢。”其实抛开名相,我慢就是骄傲自大自以为是,是一种我执我见心,狂傲攀比心,说到底是一种与法不融的业感障碍心。《大乘起信论》中有一句关于我慢的开示:“外道所有三昧,皆不离见爱我慢之心,贪著世间名利恭敬故。”我慢已经是外道的一种表现,我慢的产生是贪著世间名利恭敬的原因。



有一种人确实聪明,如曾经“与义做仇家”的法达禅师,他七岁便已出家,又诵法华经三千部,可见佛学修为是很深的,完全可以说是贡高的。但是,这偏偏成了他诵经久不明的根本,我执太重,我慢成魔,自性之门不开,怎么能谈到了生脱死呢。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明末清初有位见月律师,他在自述的《一梦漫言》中提及一件很有代表性的贡高我慢事。当时是灾荒年,一位老尼带领徒弟九人到华山(见月律师的道场)乞求安居,并供养粮食和银两。律师怜悯她们也就允许。谁想到设斋供众之日,老尼不肯礼拜僧众,这是有违佛制的(戒律规定:比丘尼纵使年高百岁,也应礼拜比丘),大师便说她贡高我慢,是对僧宝的不敬,不是修行之人。老尼则言自己去过许多寺庙,那里的方丈都“以客礼相款待,并不要我礼拜。”见月大师铁口直言:“他们是贪图利养,败坏法门,见到有因缘供养之尼,都敬如生母,想得到更丰厚的供养,是狮子身上的虫,非真善知识。华山现时虽然淡薄清苦,宁愿绝粮断餐,绝不敢违背律制而邀利。今天所设之斋,就算是常住自己用的。所费之银两全数还给你,你们带来的米放在下院,把它带走。到别处去!”这老尼就不如法达禅师,她当下并没有悔悟,而是带领徒弟,转身去后山暂住。三日后的她终于打掉了我慢的须弥山,带领徒弟一齐跪在方丈门外涕泣忏悔:“我真是糊涂到如此地步,实在是自己自大慢僧。恳乞和尚慈悲,听容忏悔。以后所有言教,都一一遵依奉行!”以上都是修道之人,都是想了生死的人。他们平日的功夫修为我想都远非我们可比,执我的不该,四大假合的虚妄不实,是很浅显的道理,但境界现前便不能慑服狂心,反而成为捆缚他们明心见性的枷锁。我慢之障是潜移默化中慢慢积累的,犹如魔性一点点的入侵,出家二众尚且劣性难去,何况我等在家之人。当真自警!



还有一种人是沾不上贡高的,但他依旧有极深的我慢。曾经遇到过一位搞预测的,他在自家的门框上贴上一个“佛”字,在写字台上摆着几本佛学入门小册子,便敢和人高谈佛性(这本没有错,众生在佛性上都是平等的),口出狂言说整个佛法在他眼里就是个“白”字,弄的他好像是“整个佛法”的代言人。其实这话一出口便有无数个与法性相违的破绽,是一种典型的我慢,典型的无知邪慧。为什么不说空字?为什么还要有这个字?为什么不以维摩诘大士的沉默不语为不二法门?只能说他解行佛法还很不到位,也说明了他本身只是证到了这个不明所以的“果位”。这种人的我慢成一种智慧难入的阻碍。然而他怎么说也是看过佛教入门书籍的,也是皈依三宝的,也是知道一些名相的。最可怕的是一些根本没接触过佛法的人,他们竟然张嘴就妄加评论三宝,全以我见说是说非,这种人让我感到悲哀。这种人大致又分两类,一类是社会上钱权成功人士,一类是生命中牢骚成功人士。我认识个很有钱的人,钱多了,他就感觉自己比天都大了,一说话俨然他就是证果的尊者,什么“佛道是一个天一个地”,什么“现在寺庙都是假和尚”,我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的同时,也为这样的有钱人悲哀,他不知道自己已经在造口业,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任何时候都是有真和尚的,只不过他的心是假的而已。他不知道自己今生的福报缘于前世的修善,也不知道有个叫“三世怨”的词,怎么个三世怨呢?以三世为凭,前生修善,今生福报便成有钱人,有钱人多有造恶业的机缘,也多有造恶业的实质,所以第三世呢,便轮于三涂,旷劫难出。又有个朋友的父亲,没钱没权,整天就知道喝酒打麻将,见自己的爱人接触佛经,他竟然张嘴闭口句句的佛说如何如何,佛说如何如何,那他所说的都是如何呢?他说的佛说就是“该吃吃该喝喝,拜什么经念什么佛”。这些人都是被恶业障住了的人,他们于法不问不学不说,而且于经不懂装懂,不知自己肉口开阖间造了多少毁谤三宝之业,真是可怜。



我以前只给佛菩萨顶礼,无论到哪个寺庙,我不拜关公,也不拜护法。即便如此,稽首时也暗藏着一种邪见难去,什么邪见呢?就是虽然我也在叩头,但内心并不太认可这种作为。我的邪见是这样的:既然佛说众生皆为父母兄弟,那彼此还客气什么呢,何必和我计较这种著相的动作呢。由此引发的一件事让我彻底汗颜。一日找宣化上人的资料,路过一个论坛,见一篇关于上人的主题帖子,许多人都在跟贴中写上顶礼,我也想顶礼,但一念之间邪障又现,为什么非要顶礼呢?我为什么非要和他们一样呢?他们的佛学修为能和我比吗?我顶礼佛菩萨也在,我不顶礼佛菩萨也在,便在顶礼一处略显迟疑,只是出自对上人的敬仰我还是用自己真实名字写上“顶礼宣公上人”。实话是即便写的当时,内心的我执依旧缠缚难去。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就在那天夜里,阿弥陀佛和宣化上人走入了我的梦中,他们站在一起,慈悲威严地注视着我……当时自己惊怖万分悲泣连连,醒来便生大忏悔。不敢说自己大悟彻悟,从此我每日读经拜佛,不以自己没有德行没有智慧而自绝于圣人,不以自己心性卑劣根性轻飘而自轻于佛门,发心深入经藏,发心跳出轮回。《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人人都有真佛性不假,只是如果于法不修,于经不入,于心不明,“妄想执著”,那都是终日数他宝自无半文钱“不能证得”而已。佛学不必成家,佛学最重修持。在《妙法莲华经》里有一位常不轻菩萨,大士因地所修之法便是这样的礼拜众生。虽然他在修行中常被人欺被人骂,但他却毫无嗔恨心,而“常作是言。汝当作佛。”“我不敢轻于汝等。”他说你们在我眼里都是能做佛的啊!我怎么敢轻视你们呢。这位常不轻菩萨就是后来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的父母——释迦牟尼佛。

“佛前顶礼,罪灭河沙。”顶礼,是折服贡高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感应道交的妙用,是一种上善法界的慈悲和加持,众生做之,妙处不尽,受用无穷。可以说佛前顶礼,就是一种了生脱死的法门。佛菩萨何曾要求你的礼敬和赞叹?佛菩萨何曾需要你的礼敬和供养?大悲的佛陀为去除我们心中的污垢,为众生消除生死无明一念的根源,为增长众生的福慧,为众生知苦乐法了生脱死,对众生的慈悲与恩情是言语难尽旷劫难书的,何止叩头能报?“佛初出世,我尚沉沦。今得人身,佛已灭度。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预出家。何障而不见金身……如是思惟。向使不种善根。何以得闻佛法。不闻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此恩此德。丘山难喻。”面对悲我怜我爱我护我念我救我的佛陀,我们还凭什么贡高,凭什么我慢呢。而所以要拜关公,那是拜一种仁义,一种于道相接的感应;所以要拜护法,那是拜护法尊者的为法忘躯,为修行者的慈悲护念。



写到这里,想起宣化上人三件事来。第一件事,上人在弘法台湾时给美国的徒弟打来电话:我们万佛城都是小人。第二件事,上人访见一位台湾法师,那位法师正在不知如何礼事的时候,上人一见他即刻自先顶礼。第三件事,海灯法师到美国讲法,上人在一旁跪着听法。上人徒弟回忆当时上人所以说万佛城都是小人的时候说:“那时我们还年轻,贡高我慢的要命,现在才懂得,上人所以说我们是小人的原因。”以上人尊为沩仰宗第九代接法人、摩诃迦叶初祖传承之第四十五代祖师身份,能跪而听法,能给一法师顶礼,真正足让所有我慢众生惭愧不已。上人之智如是大海,我等知见便如海中一点浮沤。“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众生知见形同微尘,佛智佛慧便如虚空,我辈尚且不及一毛之智,贡高我慢生则有愧,来则应悔!打掉我慢的须弥山,打掉我慢的邪知见是每一位佛教中人必须要面对的修为。


—— 阿弥陀佛。

回向: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