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无相妙慧居

竹窗随笔
明:莲池大师
(2)

翻译:演莲法师

礼忏功德
姑苏曹鲁川居士为予言:有女在夫家,夏坐室中,一蛇从墙上逐鸽,堕庭心,家人见而毙之。数日后,蛇附女作语。鲁川往视,则云:“我昔为荆州守,高欢①反,追我至江浒,遂死江中,我父母妻子不知安否?”鲁川惊曰:“欢六朝②时人,今历隋、唐、宋、元而至大明矣!”鬼方悟死久,并知为蛇。曰:“既作蛇,死亦无恨,但为我礼梁皇忏一部,吾行矣!”乃延泗洲寺僧定空礼忏。忏毕,索斋,为施斛食③一坛。明日女安稳如故。忏之时义大矣哉!

【译文】
苏州曹鲁川居士曾对我说了这样一件事:他有一女儿在其夫婿家,夏日坐在室中纳凉,见外面有一条蛇在墙上追逐鸽子,不小心从墙上坠落庭中,被家人看见了,随即把蛇打死。数日后,蛇的鬼魂附在鲁川的女儿身上说话。鲁川去看望她,只听女儿言道:“我以前为荆州太守,值高欢造反,追我至江边,结果坠落江中而死,不知我父母妻子现在平安否?”鲁川听了很惊讶地说:“高欢是六朝时代东魏人,历经隋、唐、宋、元,如今已是明朝了。”鬼这才悟到原来自己已经死了很久,并且还得知这一世是蛇身,无奈之下恳求道:“既然转世作蛇,死了也没什么可怨恨的。但望为我礼《梁皇忏》一部,我就离开了。”于是延请泗洲寺僧定空礼忏。忏后,鬼又索斋,便再为施斛食一坛。第二天,曹鲁川的女儿果然安稳如故。可见礼忏施食的功德利益确实不可思议!

螯蛎充口
晋何胤①谓:“鳝蟹就死,犹有知而可悯;至于车螯蚶蛎②,眉目内缺,唇吻外缄,不荣不瘁,草木弗若,无声无臭,瓦砾何异?固宜长充庖厨,永为口食。”噫!是何言欤?此等虽无眉目唇吻、荣瘁声臭,宁无形质运动乎?有形质而能运动者,皆有知也。汝不知其有知耳!况眉目等实无不具,特至微细,非凡目所见,而欲永为口食,胤之罪上通于天矣!


【译文】
南朝何胤曾说:“像鳝蟹一类的动物,假如把它们杀死,它们是有知觉的,还值得怜悯;至于车螯蚶蛎这一类东西,体内既缺少眉目,体外也见不到有口齿唇吻,终年不荣不瘁,连草木都不如。并且既没声音又没有嗅觉,简直同瓦砾没什么差别,因此尽可以常备于庖厨,永为口食。”咦!这是什么话呀?!这些生物虽然没有眉目口鼻,不荣不瘁,无声无嗅,难道它们没有形质和运动吗?凡有形质而又能运动的生物都具有知觉,只是你不知它们有知觉罢了。况且眉目等器官实际上并非没有,不过特别微细,不是凡夫的目力所能看得见的,而何胤竟提议要把这一类动物永远充为口食,真是罪过通天啊!

东门黄犬
李斯①临刑,顾其子曰:“吾欲与汝复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其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②。
斯盖悔今之富贵而死,不若昔之贫贱而生也。宁思兔逢鹰犬,不犹己之罹斧钺乎?兔灭群,汝夷族,适相当耳。不知其罪而反羡之,至死不悟者,李斯之父子欤!

【译文】
秦朝李斯官居宰相,最后却被处死刑。临刑前,李斯对他的儿子说:“我真希望能像以前那样和你一同牵着黄狗、带上苍鹰,出上蔡东门去捕猎狡兔,可是现在哪里还有这机会呢?”言罢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不仅李斯父子皆被腰斩,而且连累他的父母、兄弟、妻子也全都被杀。

李斯临刑说这几句话的意思,只是后悔与其有今天的富贵而死,还不如仍过着当初贫贱的生活。但他何曾想到当年恣意捕猎,那些狡兔遭逢鹰犬的追杀,不正像今天自己命罹斧钺时的惶恐凄惨吗?狡兔遭灭群,你现在遭夷族,因果报应正好相当。不知当年造了杀生之罪,反而心存羡慕,所谓“至死不悟”,就像这李斯父子二人啊!

为父母杀生
钱塘金某者,斋戒虔笃。以疾卒,附一童云:“善业日浅,未得往生净土,今在阴界,然亦甚乐,去住自由。”一日呵其妻子云:“何故为吾坟墓事,杀鸡为黍?今有吏随我,稍不似前之自由矣!”子妇怀妊,因问之。则曰:“当生男无恙。过此复当生男,则母子双逝。”予谨记之,以候应否。俄而生男。复妊,复生男,男随毙,母亦随毙。乃知一一语皆不谬。然则为父母杀生,孝子岂为之乎?


【译文】
钱塘有一位姓金的居士,平常斋戒虔诚至笃,后来因病去世了,他的魂灵附在一孩童身上说:“我在生时修善业的日子不长,未能往生净土。今虽然在阴界,却也很快乐,可以去住自由。”有一天,金某的魂灵又附在孩童身上,忽对他的妻子呵责道:“你为什么要为我坟墓的事,杀鸡为黍来祭祀我呢?现在常有鬼吏跟随我左右,使我的行动不似以前那样自由了。”当时他的儿媳妇正怀孕,他家人便以此事问他。他答说:“第一胎合当生男,且母子平安。过此之后第二胎也是生男,但是母子性命恐怕都保不住。”我当时把这件事记下,以便将来证实此话是否应验。不久,他的儿媳妇生下一个男婴。此后再怀孕,果然生下还是男的。但男婴刚出生就死了,其母随后也死了。由是而知先前所言一一皆真实不谬。如此说来,为祭祀父母而杀生,等于替父母增加罪业,世间孝子难道忍心这样做吗?

鹿祀求名
士人有学成而久滞黉校①者,祷于文昌②:“设遂乡科,当杀鹿以祀。”俄而中式。既酬愿已,上春官,复许双鹿,未及第而卒。噫!杀彼鹿,求己禄,于汝安乎?

【译文】
有一位书生,学业虽有所成就,却仍然滞留在学校,许久都没有升迁的机会。这位书生因对文昌帝君祝祷说:“如果能够考进乡科,当杀鹿来祭祀。”不久中了乡科,得偿所愿之后,这书生拟于春季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启程前又对文昌帝君许下要用双鹿祭祀的愿。可是这次不但没有考中,而且人也死了。唉!杀鹿的生命,来求取自己的禄位,即使能够实现愿望,难道你能心安吗?

心 喻
心无可为喻。凡喻心者,不得已而权为仿佛,非真也。试举一二:如喻心以镜,盖谓镜能照物,而物未来时,镜无将迎;物方对时,镜无憎爱;物既去时,镜无留滞。圣人之心,常寂常照,三际空寂,故喻如镜。然取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实无知。心果若是之无知乎?则冥然不灵,何以云妙明真体?或喻宝珠,或喻虚空,种种之喻,亦复如是。


【译文】
心是无形无相的,没有任何东西可比喻,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姑且取其与心的作用相近似的事物来作喻,使人对于心的概念有所领会,但不可认为心当真就像某种东西。今试举一、二例来加以说明吧:

譬如以镜喻心,这是因为镜能照物,当物体还没有对着镜的时侯,镜不会主动将物体的影像映入镜中;当物体正对着镜的时侯,镜不会因物体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体离开镜的时侯,镜不会把物体的影像保留下来。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不住过去,不住未来,不住现在,虽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所不照。因此用镜来比喻心,只是取其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毕竟是没有知觉的,难道心也像镜没有知觉吗?假如心像镜子一样冥然不灵,又怎么可以说它是妙明真体湛然常寂呢?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换 骨
陈后山①云:“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予亦云:“学禅如学仙,时至骨自换。”故学者不患禅之不成,但患时之不至;不患时之不至,但患学之不勤。


【译文】
陈后山居士曾说:“学诗如同学仙,假以时日,自然会脱胎换骨。”我套用这句话说:“学禅如同学仙,年深月久,锲而不舍,自然能脱胎换骨。”所以学禅的人不必担心参禅不能悟道,只应忧虑修学的时日尚未足够。其实,也不必忧虑时日短浅,最可担忧的是修学的工夫不够勤勉。

洪州不得珠体
洪州者,马大师①也。圭峰②叙如来传法迦叶而至曹溪③,曹溪之道,惟荷泽④为正传,诸宗皆属旁出,如摩尼珠,唯荷泽独得珠体。其说析理极精,而品人不当。夫马祖亲承南岳⑤,南岳亲承曹溪,自后百丈⑥、黄檗⑦、临济⑧、南泉⑨、赵州⑩,不可胜数诸大尊宿,皆从马祖而出,而独推荷泽,何以服天下?圭峰以荷泽表出“知”之一字为心,而诸宗于作用处指示,遂谓是徒得珠中之影。然古人为人解黏去缚,随时逐机,原无定法。其言“知”者,正说也;其言作用处者,巧说也。巧者何?欲人因影而知现影者谁也。如执“知”之一字,则世尊拈花,曾无“知”字,将世尊不及荷泽耶?况诸宗直出“知”字处亦不少,岂专说作用耶?圭峰平日见地极高,予所深服,独此不满人意。

【注释】
马大师:唐朝马祖道一大师,汉州(今四川广汉)人,俗姓马。开元年间,亲近南岳怀让禅师学习曹溪禅法,言下领旨,密受心印。马祖一向住洪州(今江西南昌),以“平常心是道”、“即心是佛”大弘禅风,入室弟子有百丈怀海禅师、南泉普愿禅师、大梅法常禅师等一百三十九人。其派发展甚大,世称为洪州宗。

②圭峰:唐朝华严宗第五祖宗密禅师,果州(今四川西充)人,俗姓何。因禅师曾住圭峰草堂寺,圆寂后葬于圭峰,故后世称之为圭峰禅师,或圭山大师。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中述荷泽一宗教义云:“诸法如梦,诸圣同说。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空寂之心,灵知不昧,即此空寂之知是汝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缘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众妙之门。”

③曹溪:指唐朝六祖惠能大师。因惠能大师以曹溪宝林寺为中心开展教化活动,故世人尊称为曹溪古佛、或曹溪高祖。

④荷泽:六祖惠能大师的晚期弟子、荷泽宗的创始者神会禅师。俗姓高,湖北襄阳人。于唐玄宗时,住洛阳荷泽寺,故后世以荷泽称之。“知之一字,众妙之源”为荷泽宗之宗要。

⑤南岳:唐朝南岳怀让禅师。金州安康(今陕西汉阴)人,俗姓杜。十五岁出家,受具后诣曹溪参六祖惠能大师而得法,留侍十五年。六祖示寂后,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住于湖南南岳般若寺观音台,宣扬曹溪学说,令南岳禅风高张,开南岳一系,世称南岳怀让,谥号“大慧禅师”。

⑥百丈:唐朝百丈山怀海禅师。福州长乐人,俗姓王(一说姓黄)。得法于马祖道一禅师。后居百丈山,创立禅院,制订清规,率众修持,为一宗之洪范。元和九年寂,寿九十五。敕谥“大智禅师”。

⑦黄檗:唐朝黄檗山希运禅师,福州人。幼年出家于高安黄檗山。性端凝,博通内外。后游天台,旋适京师,往参百丈山怀海禅师,得道后居洪州大安寺。相国裴休镇宛陵,建大禅苑,请师说法,还以黄檗名之。寂后敕谥“断际禅师”。

⑧临济:唐朝临济宗之开山祖义玄禅师。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俗姓邢。幼负出尘之志,落发受具足戒后,参学诸方,谒黄檗希运禅师而得法。宣宗大中八年(854),住河北镇州临济院,设三玄三要、四料简等机法接引徒众,每以叱喝显大机用,然学徒奔凑,门风兴隆,为我国禅宗最昌盛之一派。

⑨南泉:唐朝池州南泉山普愿禅师,郑州新郑(今河南开封新郑)人,俗姓王。嗣法于马祖道一禅师。贞元十一年(795),于池阳南泉山建禅宇,三十余年不出山。太和初年,应众请出山。由是学徒云集,法道大扬。

⑩赵州:唐朝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

【译文】
这里所称的洪州,是指马祖道一大师。圭峰禅师曾叙说“释迦如来传法于迦叶尊者,而后灯灯相续,一直传至于曹溪惠能大师。然而曹溪的道法,惟独荷泽神会禅师为正传,其余诸宗师都是属于旁出。譬如摩尼珠,只有荷泽禅师独得珠体。”我认为圭峰禅师在析理方面极精妙,但在品人方面却有所不当。

我们知道,马祖道一禅师是亲承南岳怀让禅师的道法,南岳怀让禅师又是亲承曹溪六祖大师的道法。自后传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临济义玄、南泉普愿、赵州从谂等诸宗师不可胜数,这许多宗门尊宿,可以说都是从马祖道一禅师而出。而圭峰禅师惟独推崇荷泽禅师一人,这如何能使天下禅和子心服呢?圭峰禅师以为荷泽禅师能够表出“知”之一字为心,其它的诸宗师似乎只能在作用处指示,便认为这些宗师只是徒得珠中之影而已。其实,古人为人解粘去缚,随时变通,观机施教,原无固定的方法。荷泽禅师所主张“知”的教义是正说,而诸宗师于作用处指示却是巧说。巧说是什么意思?是要使人因影而知现影的是谁。如果学禅的人执意认定“知”之一字为众妙之门,则当年世尊拈花也不曾举一“知”字,难道便可以推断世尊不及荷泽禅师吗?况且诸宗师在不少地方也都有直接道出“知”之一字,岂止专在作用处指示呢?圭峰禅师平日的见地极为高明,是我所深为佩服的。唯独在这一点不能让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