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传二 一 刘遗民,名“程之”,字“仲思”,彭城人,汉“楚元王”的后代。很小时候,他母亲即过世,他曾为母守孝三年。 他善于老子和孔子的道论,自己也是按道所行,不委身于世俗。他做府中参军的时候,晋司徒王谧、丞相桓元、侍中谢琨、太尉刘裕等都先后要他做官,但都被他婉言谢绝。
“刘裕”因为他的性格秉直,就以“遗民”之号来称呼他。同时“宗少文”、“周道祖”、“雷仲伦”、“张莱民”、“张秀实”、“毕士颖”这些高才雅士都来到了庐山。慧远法师说:各位君子来到我这里,怎么能不修“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呢!于是,造西方三圣像,并建斋立社。 详审三界的各种“报身”,就知道我们常在生死流中的难出,这是我们和先贤所以精勤修行的原因所在。因为“道”可以感受而不可以用相貌去求,所以感应道交的时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果我们修行的目不明确,那我们修行的次第将无法得到印证。 幸运的是我们不谋而合都发心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这是我们自性光明流露的时候,是因缘善根成熟的季节。心有所感,佛必有应,曾有好的感应在我们的梦中显映,佛菩萨高兴地说:有一百多的人将要往生极乐世界。如此我们造像立社,求生净土,这些事尽皆因缘使然,是我们的信诚感应来了护法的加持,所以才能有这么好的道场和这么高的道友。我们用功修行,但是各有根机,所以功德自有分别,虽然每天常做佛事,今生或许未必尽皆往生净土,想到互为法友,行是一样,果不尽同,所以想来当真悲伤。 所以,我们发心共同往生极乐世界的同时发誓大家都要往生西方,如果谁能脱颖而出先能往生的话,那么他就要乘愿再来,誓度今日同伦有情,无论今天的这些同修往生与否,无论身在何界,他都要完成他的愿力,乘愿再来,度化有缘,直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成佛为止。有乘愿再来的念力,佛法怎么能够得不到弘扬呢。 三 到了他预期往生的那天,刘遗民对佛像焚香而祝道:我因为从“释迦牟尼佛”听闻到有“阿弥陀佛”和“极乐国土”的事,所以,我应该先供养“释迦牟尼佛”,然后再供养“阿弥陀佛”,然后再要供养《妙法莲华经》,因为我所以得生净土,都是因为此经的功德。我愿于一切有情众生共生净土。语罢,遗民即与同修一一作别,然后卧在床上面西合掌泊然化去。
“知归子”(居士传的作者,彭际清本人)说,佛法传来东土,始昌于晋,而士大夫能安心乐道发愿净土的人实在罕见,到了刘遗民这里,真是堪称独步,他的信行足以打动许多人。慧远大师创建东林寺并建立念佛往生净土法门,这里也有刘遗民的影响在内呀。当初刘遗民和周道祖,陶渊明并称“浔阳三隐”,刘遗民和周道祖加入“白莲社”的时候,慧远法师写信希望陶渊明也参加,陶渊明说:我不想加入,除非允许我饮酒,因为戒律我受不了。这样看来,陶渊明虽然也是才高之人,但是与道难入,真是可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