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祥坤修学园地
居士传 (七)
清 彭际清编著
编译者 祥坤居士
2010-06-17
|
---|
傅大士传
1
傅大士,名翕,号善慧,是义乌的人。齐建武四年出生在“双林乡”傅宣慈家。十六岁和姓刘的叫妙光的女人结婚,生两个儿子,一个叫普建,一个叫普成。
有修苦行的印度高僧“嵩头陀”对他说,我和你曾经在“毗婆尸佛”时代共同发愿示现这里的,现在“兜率天”宫还保留着我们出家时的衣钵,什么时候我们再一同回到兜率陀天去呢?傅大士听到后很是疑惑。嵩头陀知他怀疑就对他说,不信的话,你可以看看水中的影像。傅大士俯身水边一看,只见水中圆光宝盖,隆重庄严。他突然心开,便笑着对嵩头陀说,铁匠的所在地就多有不成器的铁,良医的门前病人就很多。我来到娑婆世界就是为了度化众生,缘还没了,怎么能这么快就回到兜率陀天去享乐呢。两人又交流了一些前世今生的问题后,嵩头陀指着“松山”的顶处说,这个地方适合你修道,可以成为你的道场。
此后大士就在山顶耕种为生,随缘度日。期间,有人来偷菜,大士知道后,就特别用篮子装好菜去送给他们。他白天劳作,夜里修行。修行期间,曾见“释迦牟尼如来”和“金粟如来”和“定光如来”三佛放光照耀,大士证知自己已经得到“首楞严定”。这样不知不觉,大士苦行了七年。
2
弘法利生的机缘已到,梁武帝在位之时,大士让弟子上书武帝说:“双林树”下有“善慧菩萨”知道皇帝您崇尚佛法,所以想自荐到您身边弘法利生。于是,武帝招之进宫。
武帝问大士说:您从哪里来的,又是师从何人?大士答曰:我所从即是无从,我所来也就是没有来,师事一说,和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第二天,武帝请大士讲《金刚经》,大士升座,用尺在案上一拍就下座了。武帝很惊讶,不知如何是好。大士说:陛下你懂这个意思吗?武帝:不懂。大士:我已经讲完了金刚经。
又有一天,大士刚讲完经文,武帝突然光临,大家都赶紧起身,只有大士端坐不动。众人提醒他说,皇上来了,你还不赶紧起来。大士说:法相是坚固的,“这个”如果动,那么一切都要随之不安。
3
大士在宫中待了不久,就又回到了他修行的地方,写了一篇《心王铭》:观心是空的,但这个空玄妙难测,无形无相的真如之体有大神力,能消千灾万祸,成就万德。自性的体性虽然是空,但能变现万法。
他是没有形状的,但你却能明显感道他的存在。就好比水中的盐味,色里的胶青,决定是有的,只是,我们却不能用肉眼看到。我们的自性灵知也是如此,身内有他安住之所,同时不时在我们的脸面上出入去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
我们应该识了自己的真心,知道成佛的就是这颗真心,所以是佛是心,是心是佛,念念佛心,佛心念佛。如果想要早成佛道,那么就要戒心自律,要保留自己的清净心不受污染,我们更要勇于承担自性的妙用,知道离开我们的心,就没有觉悟之路。心的体性虽然是空,但贪嗔痴的性只当他是实有,能知道并受持这个法门的,回家稳坐,必定成佛。
如果羡慕能度过生死海的人,羡慕那些不受生死轮回的人,就要时常关照住自己的念头,知道佛在内而不在外,切忌不要外寻外求,离心非佛,离佛非心。如果这个道理不明白的话,那么一切修行都是空谈,执着空和沉迷寂的,都是度不过生死海的人。明心见性的大士,悟解心即是佛的本来,所以,身心性妙,随意用作,从无更改。所以,智慧的人,放心自在。
不要说心王八识,空而没有体性,其实他能成为有色的身,能作邪也能作正。他非有非无,隐显不定,心性处空而又离于空,能作凡也能成圣。所以,我劝各位有缘的人,好自为之,要小心呵护自己的真心,否则的话,即便刹那的造作,都会是长流生死海的因。要知道清静的心念,如同世间黄金一样的珍贵,般若法藏,就在我们的心间,无为法宝,不浅也不深,诸佛菩萨所以是佛菩萨,都是因为明了此心。我说的这些,和过去现在未来等时间无关,只能是有缘的人才能得到。
4
傅大士曾经做偈说: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嘿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又有偈说: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又有偈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5
太建元年“嵩头陀”在柯山“灵岩寺”入灭,傅大士说:嵩公在兜率陀天等我呢,既然他走了,我人世的缘分也就到头了。四月二十四日他对信众说:我们的身体是众苦交织的容器,实在是让人厌恶,期望各位谨慎对待自己的身口意,同时精进修行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和智慧,不要再堕落到地狱中去,否则,真是再难出离。
他的弟子们说:您能告诉我们您的真身吗?大士说:“我从第四天兜率陀来,目的就是为了度化各位,我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候补佛(弥勒菩萨)。《大品经》说,有菩萨从兜率陀天来,用功勇猛,疾于道应,这个就是说我的我。”说罢,盘坐而化。终年七十三。(五灯会元.佛祖通载)。
6
知归子说:当初初祖“菩提达摩”见梁武帝,话不对机,所以往去“少林寺”。后人为此事为梁武帝感到惋惜,只是,当时梁武帝身边也并不是就没有传佛心印的人啊,比如宝志公,比如傅大士等,他们都是传佛心印阐大乘法的人。只是,梁武帝执着福罪等因缘,贪图有漏的福报,所以只能和有为法相应,并且沉于其中不知向上,这也就遮盖了他本有的佛性,好比皓月当空,偏偏是自己把水盆扣过来不能见月一样,真的是悲哀啊。菩萨是慈悲,只是众生自己愿迷又能怎么样呢。这个道理,可以从《大士传》里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