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祥坤修学园地

贫穷和富有的因缘

(下)

祥坤居士

2009年10月19日


谨把此文献给正在需要钱的人……愿这些人都能得到佛法中“有求必应”的真实感应,从此认清菩提之路,心存道心。恭请恩师“宣化上人”慈悲加持!(上人十八大愿中第十八大愿:愿一切求愿,必获满足)——阿弥陀佛。

十一

佛教导我们说,修“财布施”就得财富,修“法布施”就得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就得健康长寿。千万不要以为提倡布施的人都是在暗示别人先来布施讲的人自己的,这么理解的人因为有“嫉妒”“谤法”嫌疑,所以很容易受《地藏经》中所说的“贫穷苦楚报”。富贵由布施得,是佛所印证出的宇宙中真实的道理,众生贫富差别的真谛,凡夫因为“五眼六通”没开,所以看不到这些在时间和空间里存在的真相。我们看佛陀的一生,他需要过什么呢?他是太子,有着无数的女人、珍宝和国民,但他为了要我们这些迷惘的人知道生死事大,万缘放下,六年雪山苦修终成无上,他不但是空行无痕,反而布施给“众生”(不仅仅是指的人类)大福大慧的资粮,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三藏十二部即是明证。在弘扬佛法的队伍里,不否认有忙着给自己添砖加瓦的人,不否认有贪图名利供养的“德中贼”,只是,我们要相信这些不是全部,我们要相信他会为此去承担自己的因果,我们要知道他将来必须承受的苦报,我们要相信这些人也有在夜里忏悔的……真信者真行者是断然不会用他做不到的去要求别人的,是断然不会去讲一些要承担因果的妄语的。实实在在的话,想要生活从此或将来过的好的人,先把一个最基本的种子入土就可以了,这个种子就叫“布施”。

佛游行诸国,曾到一座“婆罗门”教法盛行的城市。城中之王信仰婆罗门教,怕本城人被佛陀感化,就颁布法令说,谁要是供养佛食物或者听他讲法,本王就要罚他五百金钱。于是,城中人都闭门不出。佛陀和弟子们空转一圈空钵返回,快到城门口之时,路边一家的仆人正好出来倒一些剩饭,看到佛陀,立刻被佛陀的“丈身光相”所吸引,他知道面前的这个人绝对不是平常人,他想:相貌如此殊胜的人应受食“天厨”,现在却持空钵乞食人间,这样的人一定是大悲一切的修行者。于是,他惭愧地对佛陀说,我想供养您最好的饭菜,只是我真的没有那个能力,即便现做也是已经来不及了,我手里只有这些欲倒的剩饭,不知您能否应我真心地供养。佛当然知道他心清净,就微笑着以钵受其施食。

佛告诉阿难说,你见到这个老女人真心供养我的一钵食了吗,哪怕这是要倒掉剩下的饭菜,因为她真心供养的缘故,她将“十五劫天上人间受福快乐不堕恶道,十五劫后得男子身出家修道,后证辟支佛入无余涅槃”(‘劫’是什么概念呢?就说一个小劫吧,一般说法是一千六百多万年)。这个女人,只因供养佛陀一钵剩饭,就把生命余下的事全办稳妥了,这就是不可思议净心布施的大因缘,当然也是因为布施给了佛陀的缘故。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完。佛陀说完老女人果报的时候,旁边有一位婆罗门看到就说:“佛陀你是在打妄语。不过是一钵剩饭,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果报呢?”佛陀没有说话,只是伸出舌头,把脸盖住。写到这里,我想很多人都不信,还有舌头能把脸盖住的?这是佛陀“应身”三十二相中的“广长舌相”(覆面舌),这个相,要最少三世不妄语才能修来。现实生活中,有缘人可以看看有没有伸出舌头能舔到鼻子尖的,我是压着鼻子尖才能够到:-D(优酷上我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外国人,他能伸出舌头盖住自己的眼睛)。这次,佛陀伸出舌头把自己的脸给盖住了,因为婆罗门教徒也是熟读印度当时各种经书的,知道凡舌能覆面者皆是不妄语者,所以就说,好了好了,我相信您了,只是,我真的无法理解,就这么一个小布施,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果报呢?佛对这位同样有善根的婆罗门徒说,这样吧,你先把你遇到过的难以理解的奇怪的事说一下。婆罗门说:“我曾经见到过一颗大树,这棵大树的树荫能罩住五百辆车,我现在还觉得这真是不可思议难得一见的事。”佛说:“你看到的这棵大树的种子多大呢?”婆罗门说:“有芥菜子三分之一那么大。”佛说:“谁能相信你现在说过的话?树那么大,怎么种子会那么小呢?”此处佛所以问是有原因的,因为佛身口意全随智慧行,话是非时不说,说就有因,另,佛具大威神力,何止五通,可以说,婆罗门答什么怎么答,佛以早知。婆罗门说:“我亲眼所见,我丝毫没有妄语。”佛说:“是的,我说老女人真心布施给我一钵剩饭,她所获得的大果报也是如此。你看的大树是因少报多,现在这老女人,布施给无上觉者,便同无上福田种下一粒种子,所以的大果报是必定的。”这位曾经说佛妄语的婆罗门深深地被佛陀的智慧所折服,五体投地向佛忏悔。佛为他说种种法要,当下就证得初果(唉,佛在世时,身边证道的人是一批一批的,而现在……)。他举手喊话要众人赶紧开门布施给佛陀及其弟子饭食,否则给自己种福田的大因缘今生就再难遇到。后来呢,当然是城中婆罗门王也归命了佛陀。



十二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里布施放在了首位,佛说这是先先生后后的意思,也就是说,能布施的人就能有忍辱,就能持戒,依次就能有智慧。这里边需要说明的是,布施者布施时身心最要清净,如此感应福报更大,我们给人家东西的时候,如果图回报,如果想驱使于人,如果让人家不舒服,那自然就不算是清净的布施了。

佛经中有一则典故,说有一位画师,名叫“千那”,他在国外作画十二年,得三十辆金。回国路上,见很多僧人无饭,他问领头人这些修行人一天饭菜需多少钱,领头人告诉他是三十两金,他就把自己所有的钱布施给了他们。回家后被他妇人一阵狠损,连说他狂痴,如何十二年的积累,全部捐献给了别人,如何就不想想在家的亲人呢。两人争吵着闹到了官府,官问其故。画师说,我因为前世没修功德,所以今生备受贫穷,今天偶然路上遇到这大福田,怎么能够错过呢,所以,我愿意把所有钱布施给修行的人。恰好当官的是在家修行的居士,对画师的作为很是赞赏,就自己拿出钱财布施给了这个画师。

说实话,我也认为这个画师做的不太周全,如果能给自己哪怕留下一两金,不也很好吗?为什么就非要全部舍去呢?为什么就不为自己身边的人想想呢?我这样的想法,就属于动念后不纯净的想法,类似禅宗所讲“思而中,虑而得”的“鬼家活计”,画师布施当时只是为求福田,他别的念头是一个也没有,如果有一个,他就绝对不会把全部的金钱舍去,所以他心的“净”和“诚”真是到了相当的层次,远非我们这些识别心重的人可比。当然,画师也是有一点分别的,这一点分别就是他知道供养钱财给修行人的果报,他是为求自己的福报。他的这个给自己种福田的“布施”行为,本身就又是“智慧”的体现,因为如果他不相信这些道理,他如何能这么一念的去做呢。

佛告诉我们要做清静的布施者,出发点绝对是因为对方需要。佛经中还特别提到布施给寒冷的人,布施给饥饿的人,布施给远方人的名为“时施”,获福将会更多。


十二

《佛说四十二章经》中有个二十难,一上来就是“贫穷布施难”,然后紧跟一句“富贵修道难”。这两个一对比,真是各种滋味诠尽。富还吝啬的人,从佛法上讲是很“愚痴”的人,但是,就我个人来讲却很不情愿称他们愚痴,因为他们对钱的领悟和理解能力让我真是自愧不如,我很佩服他们深入骨髓点滴到窍的算计。只不过,我佩服的是他们的富有之因,并非是他们的吝啬之实,因为将来这些人的果报,我都已经看到……

富贵既然是修来的,不是偷来的抢来的,那“不差钱”有什么错呢,得之者当然尽可以安享。吃喝玩乐没什么对和不对,谁也不要试图给别人当家,难道有钱人还非要裸体去树上摘果子吃才叫得体不成?今生有财富的,绝对可以尽情享用,那是自己的福报,眼红者都是不明财富前世今生出处的人。富贵是人家过去世做的业好、修的因好,贫穷只能证明我们过去世做的业不好、修的因不好。佛教没有说财富的不是,佛教说的是“不执著”就好,佛教告诉我们福报如果不注意培养,是有限的,是会用完的;佛教告诉我们,人世的福报是“有漏”的,也就是有缺点和不足的,起码都比不了头上“四天”众生的福报(四天人寿命五百岁,一日夜合人间五十年),而即便天人的福报也是有穷的,也是早晚会享受完的,如果沉迷这些,吃银行老本不往里存,将来无福可享,自然要受漫长的苦报。实际上论,人道的苦报也算不错了,毕竟还是个人,投胎到动物畜生处,恶鬼地狱里,那血就有个流了,刀有个砍了,火有个烧了,那罪真是有个“享”了。

佛教说“财、色、名、食、睡”是地狱中的五条根,贪恋这些的,也就等于是自己拽着地狱的绳子不出来一样。如果一个有钱人不择手段,穷奢极欲,为满足自己无休止的欲望而去造恶业,给自己做地狱的因,那就自然是用错了自己的福报。详细点说,开什么“生猛海鲜狗肉馆”的,“活鸡现杀”“活兔现敲”“活鸽现摔”“活虾现烤“等造杀业的就属于这类,其间,为己口福偏要吃点活物的人也早晚要受其报。这里偶尔会有点矛盾,那就是往往做杀业的人示现的却很有钱,比如养猪大王,比如海鲜大亨,其实这就是五拙恶世的魔盛现象,越造业越繁荣。说到底是这些人前世的福报还没有消,福报消时,终究受报跑不掉,早晚会遇到被人杀被人“敲”的事,此杀往往不是一件一种,想起来都汗毛直竖,我们看生活中有一些人,他总遇到打斗事,他总要出车祸,他总要受伤,他总要出问题,这就是他们造的杀业使得今生果报“繁荣昌盛”的缘故。有钱人吝啬,不舍得布施,那也就等于自掘坟墓,因为不是修道人,所以只能凭业受生,神识受业驱使,再生之处,难免苦楚。而喜欢布施的人呢?即便此生不是修道人,不能脱三界而出轮回,来世的果报也绝主殊胜,正报(身心)依报(国土)都将大大超越今生。

做为一名职业预测者,我和朋友们说实话,吝惜财物的人,都是有灾难解的。为什么呢?因为人灾的表现,一般都是外在在钱上消化的(如官灾,刑灾,病灾),内在则是心神难安(比如斗气郁闷,比如压抑悔恨,比如喜忌忙乱)。一个吝啬的人,一个心地不净的人,命局绝对不会平衡,五行气场分裂时候也就自然难以挽回,比如劫财的人如不舍财,则必定伤身;身弱人如果贪婪,则必定破耗。一个人爱财如命,那如何用财解命呢?一个人总想着占有,如何还自己内心的那片空虚清净呢?此情净如无,绝对是旷劫难出,由此病生业长,到时候心结不解,业病何去?另外,平时不注意积德行善人,事发时因为功德少有,所以只能随业生灭,很难用“以德交换”这个形式去解。

人的念力能造各种的业,因为善恶的源头在念头里,这就是“意业”的存在。心念中的随喜,对他人的赞叹,对他人的慈悲,自然长己功德;反过来,就是减磨身命。一个吝啬鬼,谁都说他吝啬的时候,这些不好的念力凝聚在一起,将会伤人于千里之外。有人说,现实中有钱的吝啬鬼过的也挺好啊,还是那句话,那是他明眼处的福报未消而已,暗处的财聚人散,暗处的阴气聚集,六根被金钱吊住的人是看不到的,是以大运一旦一转,便是一落到底,再难解决。遗憾的是,那些吝啬鬼们就是不懂得这些个道理。



十三

布施法门在修行者眼里有时候是很难做的,比如,行布施的这个人,他遇到一只虎,虎想要吃了他的肉体,因为这只虎不吃他就会饿死,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菩萨行的人是会舍身饲虎的,但是这里有个很大的矛盾,如此,这个人的亲人就会无比的苦痛,说满众生愿,怎么就不能满自己亲人的愿呢。所以,这里边要想圆满一个也是有很大难度的。《大智度论》中对六度介绍的很是详细和微妙,建议喜欢的人不仿读来看看。

再有个假设,如果一个女人很喜欢一个修行的男人,非要和他交欢,否则就死,这个菩萨行的人该怎么做呢?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戏论,因为真清净的菩萨行的圣者是没有一点染着心,他会满足众生的一切愿。菩萨和凡夫的区别就是,凡夫分别每一件事,而菩萨没有一点的分别心;凡夫做事每每从自己的欲望出发,菩萨则是在从大悲心里出发;凡夫是为自己的感官享受,菩萨是悲悯对方的一切,写到这里,说句实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只能是菩萨,凡夫是做不到的。有人想,这么一说我也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我只要和自己说“没分别”不就可以了吗,我和菩萨一样的了。这么想就离“黑道”不远了,菩萨满足众生一切愿中代众生受一切苦,觉得享乐不错的时候,你能代人受苦吗?如果你能舍命为任何众生,要胳膊给胳膊要腿就给腿,那自然做什么都是一个样子了。凡夫眼里总有着这好那坏,好的就想占有,坏的都想远离,菩萨具“众生等”和“法等”忍,是以根本不会为虚假的感官而起心动念。所以这个假设的问题都是妄心测圣智,是戏言,是虚妄分别,是无有是处的问题。


十四

写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一定要先从心地法门做起,具体想要财富的,则离开不了“布施”两个字。你给别人别人就会给你,先给是种子,后给是大树结果,从质上量上都是大大胜出的。布施的主因是要随处在生活中去种植的,发现则最好去做(我等小根机或大心在家凡夫类,还是要量力而行才好,经文中所见‘要眼给眼要肉给肉’的一般都是大士法身所为,非是肉体凡胎能做),否则大机缘难遇,失之交臂的遗憾在布施里一样兑现。不要小看圣人的言语,那是他们证道的实相,之中有着最真实的道理,这,往往就是我们改变命运的关键,但他出现的形式又往往背离我们欲望中的自在,背离无明的捆缚,所以做来时总是那么的不容易。

佛教为什么总要人放下放下呢?因为不放下这个世界的事物,你就不可能去到另一个光明的世界。想起一件事,宣化上人有一次讲法中,手上戴个玉镯,当时有人觉得挺诡异的只是不好问。结果讲法到了最后一天的时候,上人揭开了这个谜底,是一个古代女人的神识凝聚在这个玉镯上,因为那个女的,在世时就喜欢这个玉镯子,所以入了鬼道,还恋恋不舍这个人道的玉镯子。因为机缘到了,上人说后,大家齐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结果神识瞬间超度……

 

其实,布施的钱无需很多,放生些小鱼不过五块十块的,而那就是几百条众生之命,不值得吗?如果你就是没钱或者不能动钱的一类众生,那也没有关系啊,佛教中所说的布施不仅仅限于钱财,只是说财布施是将来大财富的因缘。没有钱布施给人的,不还有物呢吗?有东西留着自己不用,一藏就是几十年,有什么意思啊,为什么不送给需要他的能用到他的人呢?经文中阿难尊者,让一位贫穷的妇女改变了命运,就是要她布施给得道的罗汉一碗水而已(这个机缘难遇,证阿罗汉果的人谁能遇到呢)。另外,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倾听一会儿,出出注意,安慰一下,会让人从心底感到温暖,这种直指人心布施的捷径,并不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什么,而这样做的人的果报是什么呢?健康长寿报。观世音菩萨有时候就是隐形在人的心里的,可以是一股暖流,一盏灯光,一种无畏,这些都是大士正在布施着我们,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把这盏灯这些温暖传送给别人呢?布施是一个大法门,是能从此走向“登地波罗蜜”的大路,是能将来和观世音菩萨成为道友的一条大道。“法布施”的,很简单啊,象我这样,天天读经,然后给喜欢听的人说,然后平时多注意下自己的言行举止,无形之中,你自然就能感染别人对佛教的欢喜,这种布施给了人最大的慧命,谁敢说因你入道的人将来就不能成佛呢?那你的功德福报还得了吗!

佛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中专门提及布施的三十二种清净相,说实话“三轮体空”(无人无我无物)的布施是菩萨的作为,就我们是不能一点杂念都没有地做到的,但我们可以相似,可以接近,可以慢慢靠拢,心靠拢了,福报功德就靠拢了,你要的财富也就自然慢慢凝聚,气场转变,如此命运则渐渐转变。《太上感应篇》中说:“是道则进,非道则退”。合理如法的我们就要去做,不合理不如法的我们就要停止,布施就是道,就是即合理又如法的行持,

想要脱离贫穷吗?想要感应来富贵吗?那就给自己定个目标最好,没什么啊,《了凡四训》中的“袁了凡”还舍财求官呢。不要怕求,求字并不俗气,《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由耳根圆通获“四不思议”,其中之一就是:“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观世音菩萨知道众生福薄慧浅,所以念念施与,有求必应。此时是末法时代,身不强,名不贵,财不大,慧不深的人感应力绝对不能很大,要想影响更多的人,有大财富的人自然就等于有了大方便。去积极地改变自己不如意的现状吧!哪里做起?一,清静布施。二,念经、拜佛、诵咒任选其一即可。


十五
为了方便各位朋友,我把佛经中的一个字数不多的“咒”发到这里,这个咒就是《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告诉袁了凡的,叫“准提神咒”,后者照此修行不过一年就不可思议真真切切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喜欢布施的人平时最好持咒,两者结合,感应神速。不信的人,可以试验小求一下(心诚是信,无念处才是心信,求的时候不能太离谱,你求的要和你身心密切相关的,以七天或倍数为个期限进行)。没什么忌讳,心念口念只要常念。

 

准提神咒:

南无飒哆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怛侄他。唵。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

注音:nā mó sà duō nán, 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jù zhī nán, dá zhí tuō, ǎn, zhé lì zhǔ lì, zhǔn tí suō pó hē.

功德简介:
此咒是释迦牟尼佛所说,出自《准提陀罗尼经》。佛言:此咒能灭十恶五逆一切罪障,成就一切白法功德。持此咒者,不问在家出家、饮酒食肉、有无妻子,不拣净秽,但至心持诵,能使短命众生增寿无量。迦摩罗疾(黄疸病类,引伸为不治之症)尚得除差,何况余病!若不消灭,无有是处。若诵满四十九日,准提菩萨令二圣者常随其人,所有善恶心之所念,皆于耳边一一具报。若有无福、无相、求官不遂、贫苦所逼者,常诵此咒,能令现世得轮王福,所求官位必得称遂(禅宗《传灯录》中引古人云:俱胝只念三行咒,便得名超一切人是也)。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无不称遂,似如意珠,一切随心。(若只诵“唵。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此是咒心)亦可,准提菩萨同样感应;若时间和地点不便,或卧或坐或立或行,均可诚心念诵,出声默念均可。)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佛!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法!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僧!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护法善神!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善知识!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六亲眷属!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消除宿现业
现世大福慧
广施诸有缘
法界诸含识
同证无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