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云如何必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曲阜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是位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之教育家。创立平民教育,提倡文武合一,故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材,后人尊为万世师表。曾为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三月大治,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德政。齐国妒之,献女乐与鲁公,三日不朝。辞官周游列国,未实现政治抱负。六十八岁返鲁,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着春秋。春秋有寓褒贬、别善恶之作用,当时乱臣贼子惧。在政治主张忠君爱国,在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在宗教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在学术主张仁民爱物。麒麟现而绝笔,享年七十有三。 赞曰 又说偈曰 麟吐玉书兆吉祥 龙喷甘泉浴英奇 白话解 孔子一生仆仆风尘,想用他的抱负来挽救世界的颓风,令世界平安。这位古今中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圣人,姓孔,一般人称他为孔子,「子」就是老夫子,也就是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名「丘」,丘读成「某」;字「仲尼」,这是他的一个别号,因为他生于尼山。他的父亲叫叔梁纥,有个哥哥叫孟皮,是个残废者,孔老夫子是庶出,所以有的人就叫他孔老二,就是「仲」尼。他生在鲁国,鲁国是周朝封的一个诸侯国,诸侯就好像现在的省长,那时候的国就等于现在的省。鲁国是在山东的地方,他生在山东曲阜县。 孔子生来就有一种祥瑞。他出生的时候「麟吐玉书」(注一):麒麟从口里吐出玉书,这表示一种吉祥;当时他的母亲就用一条绒线,系在麒麟的脖子上。又有九龙吐水给他沐浴,所以他生来就与众不同。孔子生有圣德,可以说是真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所以他学无常师,把一般人都当做自己的老师,可以说是「众人是我师,我是众人师;时常师自己,自己时常师。」他为学的时候从不觉得厌倦,无论向谁学习,或者听什么道理,没有不愿意听的时候。不像我们,听这个人讲得好就愿意听,听那个人讲得不好就不愿意听;他不会这样,无论讲得好不好,他都愿意学习。学习了之后又教人,他怎么教人呢?诲人不倦。诲就是教诲,他教诲人的时候,也从不感觉疲倦,无论聪明或不聪明,他都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所以孔子是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大教育家(注二),他创立平民教育,提倡文武合一,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材,后人于是尊他为「万世师表」。 他做过鲁国的大司寇,摄行丞相事;虽然时间不久,只做了三个月,可是鲁国大治,大治到什么程度呢?「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枪刀入库,马放南山。」路上人家丢了东西也没有人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没有贪心。晚上也不需要关门,从里边把门锁上就睡觉。枪刀也都收起来,战马也都赶到山上去喂草,所以这是一个太平的景象。可是这时齐国见孔仲尼在鲁国当大司寇,发政施仁,把鲁国治理得那么好,就受不了,害怕了!齐国是紧邻着鲁国的,心想鲁国现在这么太平,我们要赶快想法子,不然,鲁国如果强盛了,它会先把我们齐国给占领了,于是想办法破坏鲁国的政治。齐国想出什么方法呢?就是训练一班歌乐跳舞的女人献给鲁国。这班女乐虽然不至于有裸体舞,但也是很妖冶、很迷人,又很会唱歌的。齐国的用意,就是想令鲁公沉迷于声色之中,再也不会治理国家,鲁国就不会强盛了。「齐人馈女乐,季桓子受之」,当时鲁国有一个大夫叫季桓子,他去接受这班女乐,把她们献给鲁公。鲁定公一得到这班女乐,什么都不顾了,甚至于一天到晚听唱歌、看跳舞、饮酒作乐,三日不朝──连续三天不上朝听政,不管朝廷的政治。孔子一看这种情形,觉得鲁国没有可为了,就辞官不做,开始周游列国,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为什么他要周游列国呢?无非想要发展他一生的抱负。 孔子的抱负是非常伟大的──他想要救世,想要发展他救世的思想。他三个月就能把鲁国治理得那么平安无事,如果时间久了,那一定能把世界治理得非常太平。所以他到各国去,和各国的君主见面(注三),看看哪一个国家是他可以发展抱负的地方。可是,当时各国的元首大都没有远大的志向和眼光,都是眼光如豆,所以没有一个君主用他。为什么不用他?就都怕如果用了他,自己就不能那么享乐,不能那么自私了;孔子要人大公无私,而自古以来,人多数是自私的,你要他不自私,他很受不了的。因为这样,孔子一生仆仆风尘,也没能把他的志愿发展出来。等到他在外边觉得道不可行了,于是回到鲁国,在杏坛设教。(杏坛是他教学的讲坛,周围遍植杏树,所以叫杏坛。) 孔子主张普通教育,也就是不论贫富贵贱,大家都可以受教育,所以教育普及一般老百姓。他所教化的门下弟子有三千多人(注四),其中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有七十二人,这七十二人当中最聪明的就是颜回,无论孔夫子讲什么,他都心领神会,所以孔子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意思是说:我一整天和颜回讲话,他什么也不说,也不知道他懂了没懂,就像一个很愚痴的人。等他回去以后,我省察他的生活方式,看一看他是否照着我所说的道理去做;他的确是照着我所教的去做,而且很多地方都有特别的发挥,所以颜回其实不是一个愚痴的人。这是孔子对颜回的赞叹。 孔子返鲁后,除了在杏坛教化弟子,也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着春秋。「诗」是古人唱颂讽咏的歌谣,本来以前有很多诗,不只三百首;孔子在很多的诗里,选出三百首具有教育价值的,作为一部诗集(注五),所以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就是《诗经》。《书经》(注六)也有不正确的地方,孔子都把它删去。他又订《礼记》和《乐记》;赞述《周易》,作《十翼》(注七);着《春秋》(注八),《春秋》的内容寓褒贬、别善恶,令当时的乱臣贼子有所恐惧,不敢乱来。(注九) 这位万世师表在政治上主张忠君爱国,在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在宗教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注十),在学术主张仁民爱物。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有一条麒麟被打猎的人抓住,孔子见到麒麟,脖子上还有他母亲栓的那条红绒线,叹息地说:「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吾心忧。」(注十一)他说过这几句话之后,就绝笔不再著书了。二后,孔子卒,享年七十三岁。 赞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神不可测,大不可及: 圣中之至,更无二三: 又说偈曰 麟吐玉书兆吉祥: 龙喷甘泉浴英奇: 从政三月鲁大治: 罢朝数晨孔子行: 周游列国倡教化: 杏坛设塾度群萌: 水月童子生震旦: 预为佛教奠宏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