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云如何必亭
水镜回天录白话解(圣贤篇)
至圣先师──孔子


宣化上人讲述于
一九八七年八月廿一日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曲阜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是位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之教育家。创立平民教育,提倡文武合一,故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材,后人尊为万世师表。曾为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三月大治,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德政。齐国妒之,献女乐与鲁公,三日不朝。辞官周游列国,未实现政治抱负。六十八岁返鲁,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着春秋。春秋有寓褒贬、别善恶之作用,当时乱臣贼子惧。在政治主张忠君爱国,在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在宗教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在学术主张仁民爱物。麒麟现而绝笔,享年七十有三。

赞曰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
神不可测 大不可及 圣中之至 更无二三

又说偈曰

麟吐玉书兆吉祥 龙喷甘泉浴英奇
从政三月鲁大治 罢朝数晨孔子行
周游列国倡教化 杏坛设塾度群萌
水月童子生震旦 预为佛教奠宏基

白话解

孔子一生仆仆风尘,想用他的抱负来挽救世界的颓风,令世界平安。这位古今中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圣人,姓孔,一般人称他为孔子,「子」就是老夫子,也就是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名「丘」,丘读成「某」;字「仲尼」,这是他的一个别号,因为他生于尼山。他的父亲叫叔梁纥,有个哥哥叫孟皮,是个残废者,孔老夫子是庶出,所以有的人就叫他孔老二,就是「仲」尼。他生在鲁国,鲁国是周朝封的一个诸侯国,诸侯就好像现在的省长,那时候的国就等于现在的省。鲁国是在山东的地方,他生在山东曲阜县。

孔子生来就有一种祥瑞。他出生的时候「麟吐玉书」(注一):麒麟从口里吐出玉书,这表示一种吉祥;当时他的母亲就用一条绒线,系在麒麟的脖子上。又有九龙吐水给他沐浴,所以他生来就与众不同。孔子生有圣德,可以说是真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所以他学无常师,把一般人都当做自己的老师,可以说是「众人是我师,我是众人师;时常师自己,自己时常师。」他为学的时候从不觉得厌倦,无论向谁学习,或者听什么道理,没有不愿意听的时候。不像我们,听这个人讲得好就愿意听,听那个人讲得不好就不愿意听;他不会这样,无论讲得好不好,他都愿意学习。学习了之后又教人,他怎么教人呢?诲人不倦。诲就是教诲,他教诲人的时候,也从不感觉疲倦,无论聪明或不聪明,他都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所以孔子是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大教育家(注二),他创立平民教育,提倡文武合一,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材,后人于是尊他为「万世师表」。

他做过鲁国的大司寇,摄行丞相事;虽然时间不久,只做了三个月,可是鲁国大治,大治到什么程度呢?「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枪刀入库,马放南山。」路上人家丢了东西也没有人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没有贪心。晚上也不需要关门,从里边把门锁上就睡觉。枪刀也都收起来,战马也都赶到山上去喂草,所以这是一个太平的景象。可是这时齐国见孔仲尼在鲁国当大司寇,发政施仁,把鲁国治理得那么好,就受不了,害怕了!齐国是紧邻着鲁国的,心想鲁国现在这么太平,我们要赶快想法子,不然,鲁国如果强盛了,它会先把我们齐国给占领了,于是想办法破坏鲁国的政治。齐国想出什么方法呢?就是训练一班歌乐跳舞的女人献给鲁国。这班女乐虽然不至于有裸体舞,但也是很妖冶、很迷人,又很会唱歌的。齐国的用意,就是想令鲁公沉迷于声色之中,再也不会治理国家,鲁国就不会强盛了。「齐人馈女乐,季桓子受之」,当时鲁国有一个大夫叫季桓子,他去接受这班女乐,把她们献给鲁公。鲁定公一得到这班女乐,什么都不顾了,甚至于一天到晚听唱歌、看跳舞、饮酒作乐,三日不朝──连续三天不上朝听政,不管朝廷的政治。孔子一看这种情形,觉得鲁国没有可为了,就辞官不做,开始周游列国,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为什么他要周游列国呢?无非想要发展他一生的抱负。

孔子的抱负是非常伟大的──他想要救世,想要发展他救世的思想。他三个月就能把鲁国治理得那么平安无事,如果时间久了,那一定能把世界治理得非常太平。所以他到各国去,和各国的君主见面(注三),看看哪一个国家是他可以发展抱负的地方。可是,当时各国的元首大都没有远大的志向和眼光,都是眼光如豆,所以没有一个君主用他。为什么不用他?就都怕如果用了他,自己就不能那么享乐,不能那么自私了;孔子要人大公无私,而自古以来,人多数是自私的,你要他不自私,他很受不了的。因为这样,孔子一生仆仆风尘,也没能把他的志愿发展出来。等到他在外边觉得道不可行了,于是回到鲁国,在杏坛设教。(杏坛是他教学的讲坛,周围遍植杏树,所以叫杏坛。)

孔子主张普通教育,也就是不论贫富贵贱,大家都可以受教育,所以教育普及一般老百姓。他所教化的门下弟子有三千多人(注四),其中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有七十二人,这七十二人当中最聪明的就是颜回,无论孔夫子讲什么,他都心领神会,所以孔子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意思是说:我一整天和颜回讲话,他什么也不说,也不知道他懂了没懂,就像一个很愚痴的人。等他回去以后,我省察他的生活方式,看一看他是否照着我所说的道理去做;他的确是照着我所教的去做,而且很多地方都有特别的发挥,所以颜回其实不是一个愚痴的人。这是孔子对颜回的赞叹。

孔子返鲁后,除了在杏坛教化弟子,也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着春秋。「诗」是古人唱颂讽咏的歌谣,本来以前有很多诗,不只三百首;孔子在很多的诗里,选出三百首具有教育价值的,作为一部诗集(注五),所以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就是《诗经》。《书经》(注六)也有不正确的地方,孔子都把它删去。他又订《礼记》和《乐记》;赞述《周易》,作《十翼》(注七);着《春秋》(注八),《春秋》的内容寓褒贬、别善恶,令当时的乱臣贼子有所恐惧,不敢乱来。(注九)

这位万世师表在政治上主张忠君爱国,在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在宗教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注十),在学术主张仁民爱物。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有一条麒麟被打猎的人抓住,孔子见到麒麟,脖子上还有他母亲栓的那条红绒线,叹息地说:「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吾心忧。」(注十一)他说过这几句话之后,就绝笔不再著书了。二后,孔子卒,享年七十三岁。

赞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仰就是仰首看。仰首也没有法子看到他的顶,越仰首越看不见,所以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你用一个像锥子的利器钻研他的学问,想要看看它是怎么样的情形,钻也钻不动,再也没有那么坚固了,因为这是一种真实不虚的学问。(注十二)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你往前看,他本来在前面,但是忽然间他又在后边了。这就是变化无穷,妙不可言。因为这样,所以──

神不可测,大不可及:
神也测量不透,因为圣德不可思议,再也没有什么比他大的了。

圣中之至,更无二三:
他是圣人里的一个至圣,没有第二和第三个人能比得上孔老夫子了。

又说偈曰

麟吐玉书兆吉祥:
孔子初生时麒麟吐玉书,这是一种吉祥的预兆。

龙喷甘泉浴英奇:
九龙吐水来为他沐浴,这都是稀有奇特的事。

从政三月鲁大治:
他在政治舞台上任了三个月的鲁司寇,鲁国就大治。

罢朝数晨孔子行:
鲁公三天不上朝理政,置朝政于不顾,孔子一看,这没有什么意思了,鲁公被女色迷住了,所以就走了。孔子知进知退,急流勇退。

周游列国倡教化:
他周游列国,到各处提倡教化。

杏坛设塾度群萌:
他回到鲁国,设坛教学,教化这些青年子弟。

水月童子生震旦:
这位圣人是什么来历呢?他就是佛教里的水月童子。因为水月童子和释迦牟尼佛是有默契的。释迦牟尼降生到印度时,水月童子说:「将来佛教会传到中国去,如果突然就传去,恐怕中国人不能接受。我先到那地方去,提倡礼、乐、射、御、书、数,以及做人的道理,提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来佛教到那儿再讲修行。」这八条目和佛教都是互相遥遥呼应的。

预为佛教奠宏基:
他为佛教做开路先锋,先来教化中国的老百姓。乃至老子也是从佛教中来的──老子就是迦叶祖师化身到中国来,提倡道教。孔子提倡儒教,老子提倡道教,所以后来佛教传到中国,一般人很容易就接受佛教的道理。所以世界上无论什么事情,都是互相通着的。好像现在美国有了真正的佛教,一些妖魔鬼怪、旁门左道也都出现了,他们都想要作垂死的挣扎,想要先到这儿占地盘。好像那个 Rochyneicy,那时候钱多得不得了,徒众也多得不得了,现在一败涂地,都完了!所以「邪不胜正」,这是一个最好的明证。

 

 

--------------------------------------------------------------------------------
注一:玉书上镌有:「水精之子,继衰周而素王。」水精之子乃指水月童子。孔子有王者之实而无王者之名,故称素王。故司马迁于史记中将孔子列入世家。
注二:请参考本书一七四页人不倦
注三:请参考本书一六○页良恭俭让
注四:有关孔子的门生分四科,请参考《论语》〈先进第十一〉之二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注五:孔子所删订之诗有三一一篇,其中六篇有目无文,故实为三○五篇,简称诗三百。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以传述下来,以备王道,成六艺。(*「韶武」是古乐名,韶是虞舜之乐,武是周武王之乐。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雅颂是其中二义,谓乐之中正和平者,亦以用以称盛世之乐。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注六:《书经》即《尚书》,为我国上古史,始于尧典,终于秦誓(秦誓为春秋五霸之秦穆公,兵败悔恨,下诏罪己。)
注七:《十翼》包含:彖辞上下、象辞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
注八:《春秋》是鲁国的历史,始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计二四二年。孔子着《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因为春秋微言大义,笔削褒贬。孔子弟子中,文学最优秀者,如子游、子夏之徒,乃不能赞一辞。
注九:请参考本书一七○页述而不作
注十:原文见《论语》〈雍也第六〉之二十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知,同「智」)
注十一:麒麟乃祥瑞之兽,其出现表圣人治世,天下太平。时乱而麟现,人不识而猎之,以为不祥;被猎而死,此乃天告夫子将殁之证也。
注十二:见《论语》〈子罕第九〉之十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