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云如何必亭
力命论
引自<列子>

【原文】
力谓命曰:"若之功奚若我哉?"命曰:"汝奚功于物而欲比朕?"力
曰:"寿夭、穷达、贵贱、贫富,我力之所能也。"命曰:"彭祖之智不出
尧舜之上,而寿八百;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而寿四八①。仲尼之德不出
诸侯之下,而困于陈蔡②;殷纣之行不出三仁之上③,而居君位。季札无爵
于吴④,田恒专有齐国⑤。夷齐饿于首阳⑥,季氏富于展禽⑦。若是汝力之
所能,奈何寿彼而夭此,穷圣而达逆,贱贤而贵愚,贫善而富恶邪?"力曰:
"若如若言,我固无功于物,而物若此邪,此则若之所制邪?"命曰:"既
谓之命,奈何有制之者邪?朕直而推之,曲而任之。自寿自夭,自穷自达,
自贵自贱,自富自贫,朕岂能识之哉?朕岂能识之哉?"

【注释】
①四八--北宋本、世德堂本作"十八"。颜渊为孔子弟子,年寿古传
不一,但都说寿命较短。
②仲尼困于陈蔡--事见《史记·孔子世家》。
③三仁--三位仁人,指殷纣王时的大臣微子、箕子和比干。微子名启,
纣王的同母兄,《孟子·告子》则说是纣王的叔父。箕子,纣王的叔父,因
进谏不听,佯狂为奴。比干,纣王的叔父,因进谏被纣王挖心而死。《论语·微
子篇》云:"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④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少子,十分贤能,欲立为太子,不受,封
于延陵,号延陵季子,深得各国贤者尊敬。
⑤田恒--即陈成子。春秋时齐国的大臣。陈釐公之子,名恒,一作常。
公元前 481 年杀死齐简公,立齐平公,自任相国,尽杀公族中的强者,扩大
封邑,专权于齐国。《论语·宪问》:"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
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⑥夷齐饿于首阳--夷齐,伯夷和叔齐。伯夷为商末孤竹国国君的长子,
姓墨胎氏。孤竹君初以次于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兄,兄伯夷
不受,两人均离弃本国,武王灭商后又逃避到首阳山,誓不食周粟,终于饿
死于首阳。孔子说: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
⑦季氏富于展禽--季氏,即季孙氏,春秋、战国时鲁国掌握政权的贵
族,鲁桓公少子的后裔。从季文子(季友之孙)起,季武子(文子之子)、
季平子(武子之孙)、季桓子(平子之子)、季康子(桓子庶子)等相继执
政。《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展禽,即柳下惠,本名获,又名季,字
禽,鲁国贤者。《论语·微子》载孔子曰:"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又《卫灵公》载孔子曰:"臧文仲其窃位
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译文】
力量对命运说:"你的功劳怎么能和我相比呢?"命运说:"你对事物
有什么功劳而要和我相比?"力量说:"长寿与早夭,穷困与显达,尊重与
下贱,贫苦与富裕,都是我的力量所能做到的。"命运说:"彭祖的智慧不
在尧之上,而活到了八百岁;颜渊的才能不在一般人之下,而活到了四十八
岁。仲尼的仁德不在各国诸侯之下,而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殷纣王的

行为不在微子、箕子、比干之上,却位为天子。季札在吴国没有官爵,田恒
却在齐国专权。伯夷和叔齐在首阳山挨饿,季氏却比柳下惠富有得多。如果
是你的力量所能做到的,为什么要使坏人长寿而使好人早夭,使圣人穷困而
使贼人显达,使贤人低贱而使愚人尊贵,使善人贫苦而使恶人富有呢?"力
量说:"如果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原来对事物没有功劳,而事物的实际状况
如此,这难道是你控制的结果吗?"命运说:"既然叫做命运,为什么要有
控制的人呢?我只不过是对顺利的事情推动一下,对曲折的事情听之任之罢
了。一切人和事物都是自己长春自己早夭,自己穷困自己显达,自己尊贵自
己低贱,自己富有自己贫苦,我怎么能知道呢?我怎么能知道呢?"


【原文】
北宫子谓西门子曰:"朕与子并世也,而人子达①;并族也,而人子敬;
并貌也,而入子爱;并言也,而人子庸②;并行也,而人子诚;并仕也,而
人子贵;并农也,而人子富;并商也,而人子利。朕衣则裋褐③,食则粢粝
④,居则蓬室⑤,出则徒行。子衣则文锦,食则梁肉⑥,居则连■⑦,出则
结驷⑧。在家熙然有弃朕之心⑨,在朝谔然有敖朕之色⑩。请谒不及相,遨
游不同行,固有年矣。子自以德过朕邪?"西门子曰:"予无以知其实。汝
造事而穷,予造事而达,此厚薄之验欤?而皆谓与予并,汝之颜厚矣。"北
宫子无以应,自失而归。中途遇东郭先生,先生曰:"汝奚往而反,■■而
步■,有深愧之色邪?"北宫子言其状。东郭先生曰:"吾将舍汝之愧■,
与汝更之西门氏而问之。"曰:"汝奚辱北宫子之深乎?固且言之■。"西
门子曰:"北宫子言世族、年貌、言行与予并,而贱贵、贫富与予异。予语
之曰:予无以知其实。汝造事而穷,予造事而达,此将厚薄之验欤?而皆谓
与予并,汝之颜厚矣。"东郭先生曰:"汝之言厚薄不过言才德之差,吾之
言厚薄异于是矣。夫北宫子厚于德,薄于命,汝厚于命,薄于德。汝之达,
非智得也;北宫子之穷,非愚失也。皆天也,非人也。而汝以命厚自矜,北
宫子以德厚自愧,皆不识夫固然之理矣■。"西门子曰:
"先生止矣。予不敢复言。"北宫子既归,衣其■褐,有狐貉之温■;
进其■菽■,有稻粱之味;庇其蓬室,若广厦之荫;乘其筚辂■,若文轩之
饰■。终身■然■,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东郭先生闻之曰:"北宫
子之寐久矣■,一言而能寐,易悟也哉■!"
【注释】
①人子达--犹"人达子",别人使你显达。以下"人子敬"、"人子
爱"、"人子庸"、"人之诚"、"人子贵"、"人子富"、"人子利",
句法与此同。
②庸--用。
③■褐--音 shù(树)。褐,粗糙的衣服,古代多为贫苦者所服。
④粢粝--粢,音 zī(资),粟米。粝,音 lì (厉),粗米。粢粝,《释
文》:"盖谓粗舂粟麦为粢饼食之。",⑤蓬室- - 犹言茅屋,泛指简陋的房
屋。
⑥粱肉--粱,精美的饭食。粱肉,指精美的饭菜。
⑦连■--■,栋梁。连■,栋梁相连,指高大华丽的房屋。
⑧结驷--驷,古代四马所驾之车,或指一车所驾之四马。结驷,车马
互相连结。

⑨熙然--欢笑貌。
⑩愕然--争辩貌。
■■■--独行貌。
■舍--通"释",消除。
■固--通"姑",姑且。
■矣--《集释》:"《藏》本、吉府本、《四解》本、秦刻本皆无'矣'
字,今依北宋本、世德堂本增。"
■貉--音 hé(河)。又称"狗獾",为重要的毛皮兽之一。
■■菽--又作"戎菽",大豆。
■筚辂--音 bì (毕)lù(路),用荆竹树枝编成的车子,即柴车。
■文轩--轩,古代一种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轻便车,车箱前顶较高,用
漆有花纹或加皮饰的席子作障蔽。文轩,画有花纹的轩车。
■■然--■,音 yóu(由),舒适自得貌。
■寐--睡眠,本文指迷糊,糊涂。
■悟--《集释》:"'悟',北宋本作'寤',《藏》本、世德堂本
作'怛'。"

【译文】
北宫子对西门子说:"我和你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别人却使你显达;
一样的世家大族,而别人却尊敬你;相貌也差不多,而别人却喜欢你;一样
地说话,而别人却采纳你的意见;一样的做事,而别人却信任你;一样的做
官,而别人却重用你;一样的种田,而别人却使你富裕;一样的经商,而别
人却使你发财。我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糙的饭菜,住的是茅草屋,外
出便步行。你穿的是绣着花纹的丝绸衣服,吃的是精美的饭菜,住的是高大
华丽的房屋,外出则车马成群。在家庭中,你嬉戏欢笑有不理我的念头;在
朝廷上,你夸夸其谈有轻视我的脸色。请客问候没有我的份,外出游玩不和
我同行;已经有好多年了。你自以为仁德超过了我吗?"西门子说:"我无
法知道真实原因。你做事老碰钉子,我做事总是顺利,这不就是厚薄不同的
证明吗?你却说和我都一样,你的脸皮也太厚了。"北宫子无法回答,失魂
落魄地回去了。半路上碰到了东郭先生。东郭先生问:"你是从哪里回来,
独自行走,且面带深深的惭愧脸色呢?"北宫子说了上述情况。东郭先生说:
"我可以消除你的惭愧,和你再到西门氏家去问问他。"东郭先生问西门子
说:"你为什么要那么厉害地侮辱北宫子呢?姑且说说原因吧。"西门子说:
"北宫子讲他的时代、家族、年龄、相貌、言论、做事都与我相同,而低贱
与尊贵、贫苦与富有却与我不一样。我对他说:我无法知道真实原因。你做
事老碰钉子,我做事总是顺利,这恐怕是厚薄不同的证明吧?你却说你跟我
都一样,你的脸皮也太厚了。"东郭先生说:"你所讲的厚薄不过是说才能
和仁德的差别,我所讲的厚薄与此不同。北宫子的仁德厚,命运薄,你的命
运厚,仁德薄。你的显达,不是凭智慧得到的;北宫子的穷困,不是冒昧的
过失。都是天命,而不是人力。而你却以德薄命厚自以为了不起,北宫子又
以德厚命薄自觉惭愧,都不懂得本来的道理。"西门子说:"先生不要讲了。
我不敢再说了。"北宫子回去以后,穿他的粗布衣服,觉得有狐貉裘毛那样
的温暖;吃他的粗粮大豆,觉得有精美饭菜的味道;住他的茅草屋,像是住
在宽广的大厦中;乘坐他的柴车,像是有华丽雕饰的高大车马。终身舒适自
得,不知道荣辱在他们那里还是在自己这里。东郭先生听到后说:"北宫子

已经糊涂很久了,一句话便能醒悟,也是容易醒悟啊!"


【原文】
管夷吾、鲍叔牙二人相友甚戚①,同处于齐,管夷吾事公子纠②,鲍叔
牙事公子小白③。齐公族多宠,嫡庶并行④。国人惧乱,管仲与召忽奉公子
纠奔鲁⑤,鲍叔奉公子小白奔莒⑥。既而公孙无知作乱⑦,齐无君,二公子
争入。管夷吾与小白战于莒,道射中小白带鉤。小白既立,胁鲁杀子纠,召
忽死之,管夷吾被囚⑧。鲍叔牙谓桓公曰:"管夷吾能,可以治国。"桓公
曰:"我仇也,愿杀之。"鲍叔牙曰:"吾闻贤君无私怨,且人能为其主,
亦必能为人君。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君必舍之⑨!"遂召管仲。鲁归
之,齐鲍叔牙郊迎,释其囚。桓公礼之⑩,而位于高、国之上■,鲍叔牙以
身下之。任以国政,号曰仲父。桓公遂霸。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
与鲍公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
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
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
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知我不羞小
节而■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者,
小白善用能者。然实无善交,实无用能也。实无善交、实无用能者,非更有
善交,更有善用能也。召忽非能死,不得不死;鲍叔非能举贤,不得不举;
小白非能用仇,不得不用。及管夷吾有病,小白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
可不讳■,云至于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夷吾曰:"公谁欲欤?"
小白曰:"鲍叔牙可。"曰:"不可。其为人也■,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
若者不比之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理国■,上且■乎君,下且逆
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小白曰:"然则孰可?"对曰:"勿已,
则隰朋可。其为人也,上忘而下不叛■,愧其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以
德分人谓之圣人,以财分人谓之贤人。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
人者,未有不得人者也。其于国有不闻也,其于家有不见也。勿已,则隰朋
可。"然则管夷吾非薄鲍叔也,不得不薄;非厚隰朋也,不得不厚。厚之于
始,或薄之于终;薄之于终,或厚之于始■。厚薄之去来,弗由我也。
【注释】
①鲍叔牙--春秋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戚--亲近。
②公子纠--齐襄公之弟。
③公子小白--齐襄公与公子纠之弟,后即位为齐桓公,公元前 685-
643 年在位,为春秋时第一霸主。
④嫡庶并行--张湛注:"齐傅公母弟夷忡年生公孙无知,僖公爱之,
令礼秩同于太子也。"齐僖公为文襄公之父,时齐襄公为太子,名诸儿。
⑤召忽--人名。《释文》:"召本作邵。"《史记·齐太公世家》云:
襄公"次弟纠奔鲁,其母鲁女也,管仲、召忽傅之。"
⑥莒--春秋时国名,都城在今山东莒县。
⑦公孙无知作乱--公孙无知为齐僖公母弟夷仲年之子,僖公爱之,礼
秩同于太子,襄公即位后,黜无知秩服,无知怨恨,十二年后,终于杀襄公,
自立为齐君。但不久又被雍林渠丘大夫所杀。事见《史记·齐太公世家》。
⑧管夷吾被囚--《史记·齐太公世家》:"齐遗鲁书曰:'子纠兄弟,
弗忍诛,请鲁自杀之。召忽、管仲,仇也,请得而甘心醢之。不然,将围鲁。'

鲁人患之,遂杀子纠于笙渎。召忽自杀,管仲请囚。"
⑨舍--通"释"。释放、赦免。
⑩桓公礼之--《史记·齐太公世家》:"鲍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
脱桎梏,齐祓而见桓公。桓公厚礼以为大夫,任政。"
■高、国--齐国的两家势力最大的大夫。齐桓公能回国即位,因有高、
国两大家族为内应而得以成功。
■贾--音 gǔ(古),作买卖。古代行商为商,坐商为贾。
■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讳--张湛注:"言病之甚不可复讳而不言也。"
卢重玄解:"将死不可讳言。"病病,世德堂本作"病疾"。杨伯峻云:"《说
文》:'疾,病也。''病,疾加也。'古书凡疾剧皆谓疾病。""世德堂
本作'病疾',是其倒文,浅人不察,遽改为'病病'。"可不讳,王重民:
"据张注,则正文'可不'二字当倒乙。《管子·戒篇》、《小称篇》并作
'不可讳'。"
■云至于大病--王重民:"张氏以'可不讳云';四子为句,因释云
'不可复讳而不言也',亦非是。'云'字当下属为句。'云'犹'如'也。
'云至于大病',犹'如至于大病'也。说见《释词》。"
■其为人也--《集释》:"'人'字下之'也'字依《藏》本增,与
下文'其为人也'一律。"
■理国--王重民:"《庄子·徐无鬼篇》'理国'作'治国',此亦
当作'治',避讳所改也。《治要》引正作'治'。"
■上忘而下不叛--叛,指叛换,又作"畔援",跋扈。王重民:"上
忘而下不叛,谓于上则忘其高,于下又不自亢也。"
■愧其不若黄帝--王重民:"《治要》引'愧'下无'其'字,是也。
《庄子·徐无鬼》、《吕览·贵公篇》并无,可证。"
■以贤临人--王重民:"《治要》引上'人'字下有'者'字,是也。
此与下文'以贤下人者未有不得人者也'句相对。下句有'者'字,则上句
本有'者,字甚明。"
■薄之于终,或厚之于始--陶鸿庆:"'薄之于终,或厚之于始'当
作'薄之于始,或厚之于终'。如今本,则与上二句意复。"

【译文】
管夷吾、鲍叔牙两人交朋友十分亲近,都在齐国做事,管夷吾帮助公子
纠,鲍叔牙帮助公子小白。当时齐国公族的公子被宠幸的很多,嫡子和庶子
没有区别。大家害怕发生动乱,管仲与召忽帮助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
帮助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后来公孙无知发动兵乱,齐国没有君主,两位公
子抢着回国。管夷吾与公子小白在莒国境内作战,路上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
带钩。公子小白立为齐君以后,威胁鲁国杀死公子纠,召忽也被迫自杀,管
夷吾被囚禁。鲍叔牙对桓公说:"管夷吾很能干,可以治理国家。"桓公说:
"他是我的仇人,希望能杀了他。"鲍叔牙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没有个
人怨恨,而且一个人能尽力为主人做事,也一定能尽力为国君做事,您如果
想称霸为王,非管夷吾不可。请您一定赦免他!"桓公于是召管仲回国。鲁
国把他送了回来,齐国鲍叔牙到郊外迎接,释放了他的囚禁。桓公用厚礼对
待他,地位在高氏与国氏之上,鲍叔牙也把自己置于管仲之下。桓公把国政
交给管仲,称他为"仲父"。桓公终于称霸于诸侯。管仲曾感叹说:"我年
轻穷困的时候,曾经与鲍叔一道做买卖,分配钱财时总是多给自己,鲍叔不

认为是我贪婪,知道我贫穷。我曾替鲍叔出主意而非常失败,鲍叔不认为是
我愚笨,知道时机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驱逐,
鲍叔不认为是我不好,知道我没有碰到机会。我曾三次作战三次败逃,鲍叔
不认为是我胆小,知道我有老母要人照顾。公子纠失败了,召忽自杀了,我
也被囚禁而受耻辱,鲍叔不认为是我无耻,知道我不在乎小节而以不能扬名
于天下为耻辱。生我的人是父母,了解我的人是鲍叔。"这是人们称道的管、
鲍善于结交朋友的事,小白善于任用能人的事。然而实际上无所谓善于结交
朋友、实际上无所谓任用能人。说他们实际上无所谓善于结交朋友、实际上
无所谓任用能人,并不是说世上有比他们更善于结交朋友、更善于任用能人
的事,而是说召忽不是能够自杀,而是不得不自杀;鲍叔不是能够推举贤能,
而是不能不推举贤能;小白不是能够任用仇人,而是不得不任用仇人。到管
夷吾生了重病的时候,小白问他,说:"仲父的病已经很重,不能再瞒着你
了,如果你的病治不好,那我把国家政事交给谁呢?"管夷吾问:"您想交
给谁呢?"小白说:"鲍叔牙可以。"管仲说:"不行,他的为人,是一个
廉洁的好人,但他不把比自己差的人当人看待,一听到别人的过错,终身也
不会忘记。用他来治理国家,在上面会困扰国君,在下面会违背民意。他得
罪于您,也就不会太久了。"小白问:"那么谁行呢?"管仲回答说:"不
得已的话,隰朋可以。他的为人,在上面能忘掉自己,在下面能使下属不卑
不亢,对于自己不如黄帝而感到惭愧,对于别人不如自己表示同情。把仁德
分给别人的叫做圣人,把钱财分给别人的叫做贤人。以为自己贤能而瞧不起
别人的人,没有能得到别人拥护的;自己虽贤能而能尊重别人的人,
没有得
不到别人拥护的。他对于国事有所不闻,对于家事也有所不见。不得已的话,
隰朋还可以。"可见管夷吾并不是要轻视鲍叔,而是不得不轻视他;并不是
要重视隰朋,而是不得不重视他。开始时重视,有可能后来要轻视;开始时
轻视,有可能后来要重视,重视与轻视的变化,并不由我自己。


【原文】
邓析操两可之说①,设无穷之辞,当子产执政②,作《竹刑》③。郑国
用之,数难子产之治,子产屈之。子产执而戮之,俄而诛之④。然则子产非
能用《竹刑》,不得不用;邓析非能屈子产,不得不屈;子产非能诛邓析,
不得不诛也。
【注释】
①邓析--(前 545-前 501 年)郑国人,做过郑国大夫,是先秦法家
的先驱,对后来战国辩者也有一定影响。
②子产--(?-前 522 年),即公孙侨,公孙成子,郑国贵族子国之
子,名侨,字子产。郑简公十二年(前 554 年)为卿,二十二年(前 543 年)
执政,曾把刑书铸于鼎上。
③竹刑--写在竹简上的法律条文。
④子产执而戮之,俄而诛之--杨伯峻:"'子产'二字涉上文衍。'戮
之'即'诛之',词意亦复。疑'戮'当作'拘'。《御览》六百二十六引
无'屈之于产执而戮之'八字,乃以其不可解而以意削之,足证其误久矣。"
周克昌:"戮者,当众羞辱也。""疑'戮'当作'拘'之说,亦纯同多余
矣。"
【译文】

邓析持模棱两可的论题,创设没有结果的诡辩,在子产执政的时候,作
了一部写在竹简上的法律《竹刑》。郑国使用它,多次使子产的政事发生困
难,子产只能屈服。于是子产便把邓析抓了起来,并当众羞辱他,不久就杀
了他。可见子产并不是能够使用《竹刑》,而是不得不用它;邓析并不是能
够使子产屈服,而是不得不使他屈服;子产并不是能够诛杀邓析,而是不得
不诛杀他。


【原文】
可以生而生,天福也;可以死而死,天福也。可以生而不生,天罚也;
可以死而不死,天罚也。可以生,可以死,得生得死有矣;不可以生,不可
以死①,或死或生,有矣。然而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智之所无奈
何。故曰,窈然无际②,天道自会;漠然无分③,天道自运。天地不能犯,
圣智不能干,鬼魅不能欺。自然者默之成之,平之宁之④,将之迎之⑤。
【注释】
①不可以生,不可以死,或生或死有矣--张湛注:"此义之生而更死,
之死而更生者也。"陶鸿庆云:"两'不'字衍文,本作'可以生,可以死,
或死或生有矣',言可以生而或死,可以死而或生也。"
②窈然--幽远貌。
③漠然--寂静貌。
④平之宁之--张湛注:"平宁,无所施为。"
⑤将之迎之--将,送往。迎,迎接。本文指消失与出现。
【译文】
应该出生便出生了,这是天的福佑;应该死亡的便死亡了,这也是天的
福佑。应该出生却没有出生,这是天的惩罚;应该死亡却没有死亡的,这也
是天的惩罚。应该出生的出生了,应该死亡的死亡了,这是有的;应该出生
的却死亡了,应该死亡的却出生了,这也是有的。但是出生也好,死亡也好,
既不是外物的作用,也不是自己的力量,都是命运决定的。人们的智慧对它
是无可奈何的。所以说,深远没有边际,天道是自然会聚的;寂静没有界限,
天道是自然运动的。天地不能侵犯它,圣明智慧不能干扰它,鬼魅不能欺骗
它,自然的意思是无声无息就成就了,平常而安宁,时而消失,时而出现。


【原文】
杨朱之友曰季梁。季梁得病,七日大渐①。其子环而泣之,请医。季梁
谓杨朱曰:"吾子不肖如此之甚,汝奚不为我歌以晓之?"杨朱歌曰:"天
其弗识,人胡能觉?匪祐自天,弗孽由人②。我乎汝乎!其弗知乎!医乎巫
乎!其知之乎?"其子弗晓,终谒三医。一曰矫氏,二曰俞氏,三曰卢氏,
诊其所疾。矫氏谓季梁曰:"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病由饥饱色欲,精虑
烦散,非天非鬼③。虽惭,可攻也。"季梁曰:"众医也,亟屏之!"俞氏
曰:"女始则胎气不足,乳湩有余④,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
弗可已也。"季梁曰:"良医也,且食之!"卢氏曰:"汝疾不由天,亦不
由人,亦不由鬼,禀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药石其如汝何?"
季梁曰:"神医也,重贶遣之⑤!"俄而季梁之疾自瘳⑥。
【注释】
①渐--张湛注:"渐,剧也。"

②孽--病害。
③非天非鬼--《集释》:"北宋本、汪本、秦本'天'作'夭'。'夭'
当借为'妖',虽可通,但依下文'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证
之,则作'天,者近是。今从《藏》本、元本正。"
④湩--音 dòng(冻),乳汁。
⑤贶--音 kuàng(况),赐与。
⑥瘳--音 chōu(抽),病愈。

【译文】
杨朱的一个朋友叫季梁。季梁生病,至第七日已病危。他的儿子们围绕
着他哭泣,请医生医治。季梁对杨朱说:"我儿子不懂事到了这样厉害的程
度,你为什么不替我唱个歌使他们明白过来呢?"杨朱唱道:"天尚且不认
识,人又怎么能明白?并不是由于天的保佑,也不是由于人的罪孽。我呀你
呀,都不知道啊!医呀巫呀,难道知道吗?"他的儿子还是不明白,最后请
来了三位医生。一位叫矫氏,一位叫俞氏,一位叫卢氏,诊治他所害的病。
矫氏对季梁说:"你体内的寒气与热气不调和,虚与实越过了限度,病由于
时饥时饱和色欲过度,使精神思虑烦杂散漫,不是天的原因,也不是鬼的原
因。虽然危重,仍然可以治疗。"季梁说:"这是庸医,快叫他出去!"俞
氏说:"你在娘肚子里就胎气不足,生下来后奶水就吃不了,这病不是一朝
一夕的原因,它是逐渐加剧的,已经治不好了。"季梁说:"这是一位好医
生,暂且请他吃顿饭吧!"卢氏说:"你的病不是由于天,也不是由于人,
也不是由于鬼,从你禀受生命之气而成形的那一天起,就既有控制你命运的,
又有知道你命运的。药物针砭能对你怎样呢?"季梁说:"这是一位神医,
重重地赏赐他!"不久季梁的病自己又好了。


【原文】
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厚;生亦非贱之所能夭,身亦非轻之所能
薄。故贵之或不生,贱之或不死;爱之或不厚,轻之或不薄。此似反也,非
反也,此自生自死,自厚自薄。或贵之而生,或贱之而死;或爱之而厚,或
轻之而薄。此似顺也,非顺也;此亦自生自死,自厚自薄,鬻熊语文王曰①:
"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算之所亡若何②。"老聃语关尹曰:"天之所
恶,孰知其故?"言迎天意,揣利害,不如其已。
【注释】
①鬻熊--张湛注:"鬻熊,文王师也。"
②算--张湛注:"算犹智也。"

【译文】
生命不是因为尊贵它就能长久存在,身体不是因为爱惜它就能壮实;生
命也不是因为轻贱它就能夭折,身体也不是因为轻视它就能孱弱。所以尊贵
它也许不能生存,轻贱它也许不会死亡;爱惜它也许不能壮实,轻视它也许
不会孱弱。这似乎是反常的,其实并不反常,因为它们是自己生存、自己死
亡、自己壮实、自己孱弱的。也许尊贵它能够生存,也许轻贱它会导致死亡;
也许爱惜它能够壮实,也许轻视它会导致孱弱。这好像是正常的,其实并不
正常,它们也是自己生存、自己死亡,自己壮实,自己孱弱的。鬻熊对周文
王说:"自己长寿不是人所能增加的,自己短命不是人所减损的,智慧对于
生命无可奈何。"老聃对关尹说:"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说

的是迎合天意,揣摩利害,不如停止。


【原文】
杨布问曰①:"有人于此,年兄弟也,言兄弟也②,才兄弟也,貌兄弟
也,而寿夭父子也,贵贱父子也,名誉父子也,爱憎父子也。吾惑之。"杨
子曰:"古之人有言,吾尝识之,将以告若:不知所以然而然,命也。令昏
昏昧昧,纷纷若若,随所为,随所不为,日去日来,孰能知其故?皆命也夫。
信命者,亡寿夭;信理者,亡是非;
信心者,亡逆顺;信性者,亡安危。则谓之都亡所信,都亡所不信。真
矣悫矣③,奚去奚就④?奚哀奚乐?奚为奚不为?《黄帝之书》云:'至人
居若死,动若械。'亦不知所以居,亦不知所以不居;亦不知所以动,亦不
知所以不动。亦不以众人之观易其情貌,亦不谓众人之不观不易其情貌。独
住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
【注释】
①杨布--张湛注:"杨朱弟也。"
②言--俞樾:"'言'字无义,当从《释文》作'訾'。《管子·君
臣上篇》'吏啬夫尽有皆程事律',即此'訾'字之义。官秩贵贱必视'訾
程'为难。'訾兄弟也',正与下文'贵贱父子也,相应。"訾,音 zī,限。
訾程,指人与事的程限,资历。
③悫--诚笃。
④去就--犹言去留,或去来。

【译文】
杨布问杨朱说:"这里有些人,年龄差不多,资历差不多,才能差不多,
相貌差不多,而长寿与早夭大不相同,尊贵与低贱大不相同,名份与荣誉大
不相同,喜爱与憎恶大不相同。我很不理解。"杨朱说:"古时候的人有句
话,我曾把它记了下来,现在告诉你: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而这样的,这是命
运。现有的一切都糊里糊涂,纷杂混乱,有的去做了,有的没有去做,一天
天过去,一天天到来,谁能知道其中的缘故?都是命运啊!相信命运的,无
所谓长寿与夭亡;相信自然之理的,无所谓是与非;相信心灵的,无所谓困
难与顺利;相信自然本性的,无所谓安全与危险。这就叫做都没有什么可相
信的,都没有什么可不相信的。真实呀,诚信呀,去了哪里,又回到了哪里?
悲哀什么,高兴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黄帝之书》说:'德性最高的
人坐下来像死了一样,动起来像机械一样。'也不知道为什么坐,也不知道
为什么不坐;也不知道为什么动,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动。也不因为大家都来
观看而改变情态与形貌,也不因为大家都不来观看而下改变他的情态与形
貌。独自去,独自来,独自出,独自入,谁能阻碍他?"


【原文】
墨■①、单至②、啴咺③、憋懯④四人相与游于世,胥如志也⑤。穷年
不相知情,自以智之深也。巧佞、愚直、婩斫⑥、便辟⑦四人相与游于世,
胥如志也。穷年而不相语术,自以巧之微也。■■⑧、情露⑨、■极⑩、凌
谇■四人相与游于世,胥如志也。穷年不相晓悟,自以为才之得也。眠■■、
■诿■勇敢、怯疑四人相与游于世,胥如志也。穷年不相谴发,自以行无戾
也■。多偶■、自专、乘权■、只立■四人相与游于世,胥如志也。穷年不

相顾眄■,自以时之适也。此众态也,其貌不一,而咸之于道,命所归也。
【注释】
①墨■--■,音 chī(痴),欺诈无赖貌。又作"■■"。卢重玄解:
"默诈佯愚之状。"《释文》引《方言》:"墨■,江滩之间谓之无赖。"
《广雅·释诂》二:"■■,欺也。"
②单至--单,张湛注:"音战。"单至,卢重玄解:"轻动之状。"
③■■--音 chǎn(产)xuān(喧),迂缓貌。卢重玄解:"迂缓之状。"
④憋■--音 biē(鳖)fū(夫),急速貌。又作"憋■"。张湛注:
"此皆默诈、轻发、迂缓、急速之貌。"
⑤胥早如志也--《释文》:"胥,相也。如,随也。谓各从其志。"
⑥■斫--音 nüè(虐)zhuó(酌),张湛注:"不解悟之貌。"
⑦便辟--善于逢迎谄媚。
⑧■■--音 qiāo(敲)yá(牙),阴险狡猾貌。卢重玄解:"顽戾强
■之状也。"《文选·左思吴都赋》李善注:"《方言》,■,狯也。"
⑨情露--重玄解:"不隐之状也。"《释文》:"情露,无所隐藏。"
⑩■极--■,音 jiǎn(简)。■极,说话口吃不畅貌。卢重玄解:"讷
涩之状也。"
■凌谇--谇,音 suì (岁),凌谇,凌辱骂人貌。卢重玄解:"寻间语
责之状也。"《释文》云:"凌谇,谓好陵辱责骂人也。"
■眠■--■,音 tiǎn(舔)。眠■,张湛注:"不开通之貌。"卢重
玄解:"无精采之状也。"《释文》作"■■,云:"《方言》:■■,欺
慢之语也。郭璞云:谓以言相轻蚩弄也。又不开通貌。"与■诿相对,当为
欺慢貌。
■■诿--钝滞貌。《释文》云:"钝滞也。"张湛注:"■诿,烦重
之貌。"卢重玄解:"并烦重之貌。"
■自以行无戾也--卢重玄解:"各自以为适宜得中之道也。"《释文》:
"无戾,无违戾也。"
■多偶--卢重玄解:"和同之状也。"《释文》云:"多偶,谓多与
人相和谐也。"
■乘权--《释文》:"乘权,谓乘用权势也。"
■只立--《释文》:"只立,独孤自立。"
■顾眄--回视。

【译文】
墨■、单至、■■、憋■四个人在世上互相交朋友,各随自己的意志,
整年不互相通报情况,自以为智慧十分深湛。巧佞、愚直、■斫、便辟四个
人在世上互相交朋友,各随自己的意志,整年不互相告诉道木,自以为技巧
十分精微。■■、情露、■极、凌谇四个人在世上互相交朋友,各随自己的
意志,整年不互相启迪开悟,自以为一切本领部获得了。眠■、■诿、勇敢、
怯疑四个人在世上互相交朋友,各随自己的意志,整年不互相批评启发,自
以为行为没有一点差错。多偶、自专、乘权、只立四个人在世上互相交朋友,
各随自己的意志,整年不互相检查回顾,自以为一切都适合时宜。这许多情
态,它们的表现虽然不一样,却都走向了自然之道,这是命运的归宿。


【原文】

佹佹成者①,俏成也②,初非成也。佹佹败者,俏败者也,初非败也。
故迷生于俏,俏之际昧然。于俏而不昧然,则不骇外祸,不喜内福;随时动,
随时止,智不能知也。信命者于彼我无二心。于彼我而有二心者,不若揜目
塞耳③、背权面隍亦不坠仆也④。故曰:死生自命也,贫穷自时也,怨夭折
者,不知命者也,怨贫穷者,不知时者也。当死不惧,在穷不戚,知命安时
也。其使多智之人量利害,料虚实,度人情,得亦中⑤,亡亦中。其少智之
人不量利害,不料虚实,不度人情,得亦中,亡亦中。量与不量,料与不料,
度与不度,奚以异?唯亡所量,亡所不量,则全而亡丧。亦非知全,亦非知
丧。自全也,自亡也,自丧也。
【注释】
①佹佹--音 guǐ(鬼),出于偶然,不是自己所能为的。
②俏成也--俏,通"肖",相似。杨伯峻:"'俏成'下疑有'者'
字,方与下文句法一律。《六书故》八引正作'俏成者也'。"
③揜--音 yǎn(掩),掩盖。
④背坂面隍--《释文》"背坂"作"背城",当从之。城为城墙,隍
为护城壕,城隍相对而言,正合文意。
⑤中--《释文》:"中,半也。下同。"

【译文】
因偶然而成功的,好像是成功了,实际上并没有成功。因偶然而失败的,
好像是失败了,实际上并没有失败。所以迷惑发生在相似上,近似的时候最
容易糊涂。在近似的时候而不糊涂,就不惧怕外来的灾祸,不庆幸内在的幸
福;顺应时势而行动,顺应时势而停止,靠聪明才智是无法明白的。相信命
运的人对于成功与失败没有不同的心情。对于成功与失败有不同心情的人,
比不上捂住眼睛、塞住耳朵、背对着城墙、面朝城壕也不会坠落下来的人。
所以说:死亡与生存来自命运,贫苦与穷困来自时势。埋怨短命的,是不懂
得命运的人;埋怨贫穷的,是不懂得时势的人,碰上死亡不惧怕,身居贫穷
不悲伤,这是懂得命运、安于时势的人。如果叫足智多谋的人计算利害,估
量虚实,揣度人情,他所得到的有一半,失去的也有一半。那些缺智少谋的
人不计算利害,不估量虚实,不揣度人情,他所得到的有一半,所失去的也
有一半。这样看来,计算与不计算,估量与不估量,揣度与不揣度,有什么
不同呢?只有无所计算,才是无所不计算,才能完全成功而没有丧失。并不
是心中知道要完全成功,也不是心中知道要丧失。一切都是自己完成,自己
消亡,自己丧失。


【原文】
齐景公游于牛山①,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美哉国乎!郁郁芊芊,若
何滴滴去此国而死乎②?使古无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③?"史孔、梁丘
据皆从而泣曰:"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④,驽马■车可得而乘也
⑤,且犹不欲死,而况吾君乎!"晏子独笑于旁⑥。公雪涕而顾晏子曰⑦:
"寡人今日之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
"使贤者常守之⑧,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有勇者而常守之,则庄公、
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吾君方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⑨,唯事
之恤⑩,行假念死乎■?则吾君又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
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见不仁之君,见谄谀之臣。臣见此二者,

臣之所为独窃笑也。"景公惭焉,举觞自罚,罚二臣者各二觞焉。
【注释】
①齐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名杵臼,公元前 547-前 490 年在位。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县南十里。
②滴滴--《释文》:"滴滴或作滂滂,流荡貌。"
③之何--卢文■:"《韩诗外传》'之何'作'何之'。"
④疏--《集释》:"北宋本'疏'作'跪',汪本从之,今从吉府本、
世德堂本订正。"
⑤驽马■车--驽马,能力低下的马。■车,《释文》:"■当作栈。
《晏子春秋》及诸书皆作栈车,谓编木为之。"即竹木所编之年,为士与庶
人所乘。
⑥晏子--(?-前 500 年),春秋时齐国大夫,字平仲,夷维(今山
东高密)人。继父任齐卿,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
⑦雪--擦试。
⑧使贤者常守之--以下文"使有勇者而常守之"例,此句脱一"而"
字。杨伯峻云:"'而常守之',犹言'能常守之'。而、能古音同,故可
通假。"
⑨蓑笠--指蓑衣和斗笠,一种草编或竹编的雨具。
⑩恤--忧虑。
■行假--张湛注:"行假当作何暇。"王重民:"行假,《韩诗外传》
作'何暇'。"

【译文】
齐景公在牛山游览,向北观望他的国都临淄城而流着眼泪说:"真美啊,
我的国都!草木浓密茂盛,我为什么还要随着时光的流逝离开这个国都而去
死亡呢?假使古代没有死亡的人,那我将离开此地到哪里去呢?"史孔和梁
丘据都跟着垂泪说:"我们依靠国君的恩赐,一般的饭菜可以吃得到,一般
的车马可以乘坐,尚且还不想死,又何况我的国君呢!"晏子一个人在旁边
发笑。景公揩干眼泪面向晏子说:"我今天游览觉得悲伤,史孔和梁丘据都
跟着我流泪,你却一个人发笑,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假使贤明的君
主能够长久地拥有自己的国家,那么太公、桓公就会长久地拥有这个国家了;
假使勇敢的君主能够长久地拥有自己的国家,那么庄公、灵公就会长久地拥
有这个国家了。这么多君主都将拥有这个国家,那您现在就只能披着蓑衣,
戴着斗笠站在田地之中,一心只考虑农活了,哪有闲暇想到死呢?您又怎么
能得到国君的位置而成为国君呢?就是因为他们一个个成为国君,又一个个
相继死去,才轮到了您,您却偏要为此而流泪,这是不仁义的。我看到了不
仁不义的君主,又看到了阿谀奉承的大臣。看到了这两种人,我所以一个人
私下发笑。"景公觉得惭愧,举起杯子自己罚自己喝酒,又罚了史孔、梁丘
据各两杯酒。


【原文】
魏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①。其相室曰②:"公之爱子③,天下
无有。令子死不忧,何也?"东门吴曰:"吾常无子④,无子之时不忧。令
子死,乃与向无子同,臣奚忧焉?"
【注释】

①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王叔岷:"《御览》五一八、《记纂渊
海》四八、五一,《事文类聚·后集》七,《合璧事类·前集》三二,引'者'
下并有'年四十'二字。'其子死而不忧',并作"有一子,丧之而不忧'。"
②相室--管家。《战国策·秦策》注:"相宝,家臣之长,犹诸侯相
国也。"
③公之爱子--杨伯峻:"《御览》五一八引'子'下有'也'字。"
④常--卢文■:"常,当作'尝'。"

【译文】
魏国有个叫东门吴的人,他儿子死了却不忧愁。他的管家说:"您对儿
子的怜爱程度,天下是找不到的。现在儿子死了却不忧愁,为什么呢?"东
门吴说:"我过去没有儿子,没有儿子的时候并不忧愁。现在儿子死了,就
和过去没有儿子的时候一样,我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原文】
农赴时,商趣利,工追术,仕逐势,势使然也。然农有水旱,商有得失,
工有成败,仕有遇否,命使然也

【译文】
农民赶赴时令,商人趋求利润,工人讲究技术,仕人追逐权势,这是时
势使他们这样的。但农民有水旱之灾,商人有得失之时,工人有成功与失败
之别,仕人有顺利与挫折之殊,这是命运使他们这样的。